http://s12/middle/5efcc70ftc699691e791b&690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子篮球已经连输4场,铁定小组不能出线。
其实,这个结局早就注定了,在确定男篮国家队队员名单那一刻。
王治郅、朱芳雨、王仕鹏、刘伟、孙悦都是老得掉牙的同志了,早就过了最好的竞技状态。他们在巅峰时期,尚且被扁得一塌糊涂,现在到了暮年,反倒能创造佳绩?易建联、周鹏、丁锦辉的面孔也熟透了,一张张脸上写满了世界大赛的失败记录和失落表情,输球,挺适应;赢球,倒还真不适应。剩下的易立、张兆旭,面孔新一些,但也不是什么新人。
选这一群人,铁定要输球;那么,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思路,选拔一些新人,让他们去冲一冲、搏一搏?最不济也是输球,但至少可以让年轻人得到锻炼,至少不会让我们那么早就预测到一场不赢的结局。
其实,联赛中的新人还是有的,像朱彦西、翟小川、王哲林等,很年轻,很有潜力,但最后都落选了。
中国男子篮球,在世锦赛、奥运会上已经几十年没怎么赢球了。13亿人口的国家,难道真的找不出12个能打好篮球的人?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问题出在我们的思路上。篮球人代代相传,延续的是同一个思路,一个输球的思路。就像我们在球场上看到的,后卫控球到前场,总要习惯性地扬一扬那只没有运球的手。为什么要扬一扬这只手呢?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什么意义都没有。因为前辈们都这样扬,所以我也这么扬,而菜鸟们已经开始模仿扬这只手了。中国男子篮球的思路也这样传承着,可惜的是,这是一条输球的思路,在这种思路引导下,我们总赢不了球。
所以,中国男子篮球要改变思路。
改变思路,首先从起用新人开始。我们期待在大赛中看到更多的新面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