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一真(11.5)滞涨收阴,合理回调

(2014-11-05 15:58:04)

 

全日行情收官,六连阳过后的首日收阴线,回踩5日均线,这是比较合理的大盘走势,同时也完全符合鄙人上从周五至今收评内的预判,那就是本周伊始滞涨蓄力。回顾上周五收评《下周伊始滞涨蓄力》中鄙人说到:

“目前这个放量的V型反转,已经达到一个疯狂的地步了,是屡创新高,且攻破整数关口的4连阳。那么,滞涨蓄力其实已经不远了!下周伊始很大概率出现滞涨蓄力的技术性指标,短线投资人可稍作观望以后,再做下一步操作策略的计划。”

 

周一文章《滞涨已经开始》中说到:

“目前大盘的形态已经是V型反转5连阳了,对于有一点投资经验和投资人来讲,目前都是最佳的获利落袋节点,而非追涨进场的时间。所以,今日是大盘发出滞涨信号的头一日,量能略微缩小,高位收出小阳星。今日的小阳星也只是惯性上冲的产物,并非实际还有冲高动能。所以,滞涨回调于今日后将开始逐步出现。这是一个技术性指标,也是场内调仓换股的节点,并非说真正的下跌开始。”

 

而昨日文章《双星横盘蓄力代表什么》中更是详尽解释到大盘需要横盘蓄力的依据:

“前文已经说过了,目前大盘是超强的V型反转,且近乎疯狂,连创新高且破整数关口。那么就对于技术指标而言,已经有横盘蓄力、回调滞涨的要求;再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指数过了2420点,今日达到2436点,其实已经面临前期的一个跨年高点了。是在何处呢,就是2013年春节过后,2月18日留下的2444点。2013年2月8日春节假期停盘,至当月18日复盘,收出阶段性高点2444点,至此,到2014年的今日,11月4日,2013年2月18日的2444点就是沪深这一年大半时间来的最高点。所以,这是一个跨年单位的前期阶段性高点。沪深在一年9个月后,再度面临挑战这个前期高点,你说,展开横盘蓄力,回调滞涨是否在情理之中呢?”

 

回顾上述前文内的重点,投资人对于此轮大盘的走势自然就豁然开朗了。首先,V型反转后的放量4连阳,已经达到技术性滞涨蓄力的要求了,本周一,二的横盘小阳星,可谓是明显的滞涨信号;再次,指数达到2420点以上,昨收2436点,就面临跨年高点,2013年2月18日留下的2444高点了。所以,横盘滞涨,回调蓄力是在情理之中的。投资人不必感到意外,或感到恐慌,这是大盘本周必经的一个技术性关口,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本周再不经历回调,而是继续小幅攀升,不经历调整就冲过前期2444高点的话,那么鄙人就奉劝各位赶紧获利了结,清仓出局了。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主力明显在拔苗助长,做一个诱多的高位陷阱,后期暴跌一目了然。但很幸运啊,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而是如期在本周出现了回调滞涨,今日首度收阴,回踩5日均线,这些都是比较健康也是合乎大盘规律的自然走势。所以,投资人不必恐惧和意外。实在心里没谱的,那么回看一下鄙人上周五收评《下周伊始滞涨蓄力》缓解紧张情绪,再者,赶紧处理手中量能异动的强势股,什么量能一柱擎天的,连续两个涨停的,今日就应该赶紧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等待形态和价格都回调下来后,再做持有打算。

 

总而言之,还是昨文《双星横盘蓄力代表什么》中结尾那句话:大家耐心等待大盘蓄力完成,但记住,现在堆积如山的量能,只能说明,大盘还在排兵布阵阶段,远未到发动冲锋总攻之时。各路资金目前都在积极的调仓布局或寻觅新一轮热点阵营加入,接下来将是一个有多少能力吃多少饭的大时代,也是乱世出英雄,财富大挪移的乾坤轮转时间了。为什么要有目前这个回调滞涨蓄力的过程,实则大概率就是为了冲击前期跨年高点2444点。板块的节奏和轮动已经出现,对于涨幅较大的,比如昨日的机械工程建造类个股,逢高了结就可以了。而没有涨幅或是还处于平均线以下的个股,继续持有,等待日后补涨,都是没问题的,有耐心就有收益。但最怕的就是,趋势还未搞清楚弄明白,但两眼已经红了,穷凶极恶每日玩追涨,贪心不足蛇吞象。所谓涨停板敢死队,在私募范畴里也是极少数的,成功率基本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普通业余投资人呢。

 

篇幅有限,就此搁笔,祝各位好运!

 

 

郑重声明:鄙人自写文起,从不曾开设任何形式的收费QQ群,也不会通过网络对陌生人进行任何收费形式的指导和个股咨询,不存在金钱交易。市场目前鱼龙混杂,冒名骗子横行,各位投资人谨防受骗,保护好切身利益!

 

徐一真的个人Q:1023526785(注明新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