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逍遥游》的理解

(2011-04-15 22:55:57)
标签:

杂谈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从庄子的思想来探讨追究,知道所谓逍遥游的境界,也就是想在无限生的痛苦与现实的凄楚中,追求自己能够超脱而出,拥有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境界,培育一个属於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然和谐的广大精神世界。所以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遥游列为其中的第一篇,开宗明义的显示出他思想世界的要旨。在逍遥游的叙述中,我们如果以鲲来作为人的影射,水来代表现实世界,那麼鲲的形成,就如同是一个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灵境界的雄伟,而不沈浮於世俗尘埃。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酝酿变化而成为鹏,那麼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因为他已有所蓄养,成其与自然相近之体,另一个则是他因为能够待时而动,随著自然规律,自然能与万物融合一体。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即是在於体认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见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关於篇中叙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们不可将境界误以为就是方法,而不知庄子逍遥境界的背后,有切实的修练功夫。

    庄子的“逍遥”是指没有任何凭借、没有半点约束和羁绊的绝对自由。即“有待”与“无待”的区别。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凭借,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只有将“功”、“名”、“己”三者完全抛弃,方能虚无寂寞,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无穷的宇宙万物之中,翱翔于“无何有之乡”,游乎四海之外,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游”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列内七篇之冠,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美学问题的主线“逍遥”一词,在《庄子》中先后出现36次,基本意思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更足以说明心意逍遥之意。以纯粹之心意言逍遥,这是庄子所使用逍遥的独特之处,庄子之逍遥即有今日精神自由的含义。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词语,也是庄子思想的主题,如果说老子关注于道的原创性理论建构,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那么庄子更侧重于“体道”、“闻道”,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无论是老子的道论还是庄子的道论,其主旨都在于解决精神如何与道为一。然而,老子追求精神的深沉凝重,庄子更热衷于精神的自由解放,显得更为浪漫而豪放。“逍遥游”的过程就是“体道”、“闻道’,、“与天为徒”、的过程;“逍遥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

  《逍遥游》就是在讨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没有一种独立的、无需任何凭借的,不受条件限制的“逍遥”。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一切大众的“逍遥”,不管是高飞至九万里的鲲鹏,还是腾跃于蓬蒿间的鷃雀都是有所凭借的,因此都没能达到庄子所要求的至高境界。大至摩天而飞的鹏鸟的“逍遥”是有所凭借的,小至空中的游尘的“逍遥”是有凭借的,甚至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的“逍遥”也是有所凭借的,逍遥的境界越高,则其所依凭者也就越大;所依凭者越大,则相对逍遥之境界也越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