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五年级上册《作业练习本》

(2010-10-20 15:56:2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杂感

2008――2009学年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作业练习本》(二)

第二单元      

拟题人:揭又林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试卷后,请不要紧张,这是展示你对《光》这一单元学习理解的好机会。只要你把自己对每个问题的探究、理解、了解或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一份好答卷。祝你成功!

                                                                   

 

一、 把你所知道的有关“光”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中,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

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4分)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1、原来看似白色的太阳光就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12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又在紫色光的外面发现了“紫外光”,人们把它称为紫外线。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     )

A、西—南—东   B、西—北—东    C、东—北—西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长---     B、短---    C、长------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     )的一面。

A、背光     B、向光                  

 

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

A、直线传播      B、反射原理

 

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7、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     )的铜镜取火。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8、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     )

A、放大        B、缩小                                              

 

9、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最大了。    

 A、红     B、白       C、黑

 

10、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 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     )                                                  

   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四、画一画:(10分)

1、画出下面凹透镜把光线会聚起来的         2、画出下面凸透镜把光线会聚起来的

路线图。                                  路线图。

 

 

 

实验与研究:(22分)

1、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研究的问题:

 

 

   我的假设: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

 

 

 

2、从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的本领有关系吗?         

在阳光下水平放置、直立以及和太阳光垂直的物体哪个升温快?

研究的的问题:

 

 

我的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

 

 

 

六、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12)

(要求: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

 

 

2008――2009学年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作业练习本》(三)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拟题人:张强华

班级       姓名             分数           

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试卷后,请不要紧张,这是一次展示你对《植物》这一单元学习理解的好机会。只要你把自己对每个问题的探究、理解或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一份好答卷。祝你成功!

                                        

 

一、学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你的收获一定不少,把你知道的写下来吧!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地球表面及及其变化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2、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

  3、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难,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4、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火山和地震而形成的。

  5、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6、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7、要知道物体的软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验证。

  8、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9、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0、一块岩石如果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那么这块岩石属于“较硬”。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4分)

1、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       )。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2、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        )作用形成的。

A、水     B、生物     C 、大气

3、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最硬的是(     

A石英          B长石         C云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岩石和矿物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5、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B 较软    C 较硬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7、(   )能较明确地表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A 草牧食物链 B 生态系统成分 C 生态金字塔 D 生态序列图

8、影响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条件是(    )。

A 气候 B 热量 C 水分 D

四、连线20分)

1、内蒙古           盆地   2 蚯蚓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雅鲁藏布江       草原       细菌         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西藏             峡谷       蚂蚁         在土壤中群居

新疆吐鲁番       高原       植物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舟山             丘陵       蜗牛         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五、探究实验12分)

1、研究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

1)我的猜测:                                                   

2)实验材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

5)生活中的例子:

 

2、做土地的坡度对侵蚀影响的实验

1)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控制的对比条件是:

 

2)实验组和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有:

 

 

3)这个实验的最终结论是:

 

六、调查分析题8分)

1、我们家乡因有许多特殊岩石地质景观,而成为风景名胜,请你举一个实例,并分析它形成的原因。

 

 

 

2、调查一下,人们采取哪些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六、阅读与思考。(4)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思考:你从这篇科普短文中获得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些知识?

 

 

 

 

2008――2009学年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作业练习本》(四)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拟题人:霍杰

 

一、把你所知道有关“运动和力”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共18分)

 

 

 

 

 

 

 

 

 

 

 

 

 

 

运动和力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     )1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水往低处流……这些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    )2、橡皮筋有弹性,不管用多大的力拉橡皮筋,只要这种力取消后,橡皮筋都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    )3、人们在拉动物体前进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会感到费力,因此摩擦力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4喷气式飞机是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                                                                 

(    )5赛车设计成流线型的车身,使空气对赛车的阻力减到最低。                                                        

(     )6气球里的空气产生的反冲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    )7、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    )8、光滑的地面容易滑倒,是因为摩擦力小的缘故。                                                     

(    )9、摩擦力有害无利,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它。                                                    

(    )10、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三、选择。(每小题2分,20分)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2、下面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有(      )。

   A  喷气式飞机     B  火车          C 汽车

3、同一个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滚动时的摩擦力(      )。

 A、比较小         B、比较大        C、一样大

4、下面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鞋底的花纹 B、旱冰鞋  C、汽车轮胎的花纹

5、在下面的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A、弹簧    B、拉开的弓    C、捏扁的海绵

6、黑板擦在擦黑板时产生的力叫(    )。

A、滑动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   C、重力

7、自行车的(     )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A、刹车  B、扶手  C、轮子

8、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省力  C、增大摩擦

9、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安装了滚珠轴承,是为了(        )。

 A、增大摩擦力    B、增加动力    C、减小摩擦力     D、减小动力

10、滚动着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主要是由于受到(      )的缘故。

   A、滑动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    C、空气阻力

 

四、连线。(共20分)

1

提水时,水桶对手的拉力                       摩擦力

橡皮筋被拉长产生的力

升空的火箭的动力                             弹力

自行车刹车产生的力                           重力

射箭时弓产生的力

使运动的小球在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力           反冲力

2

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

摩擦力增大了                   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

摩擦力减小了                   拉链不灵活了,涂点蜡

                               足球鞋的底部有很多钉

 

 

五、实验与分析。(第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共22分)

1、围绕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

我想研究的问题:

 

 

 

我的猜测:

 

 

 

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

 

 

 

我的预测:

 

 

 

 

实验过程:

 

 

 

 

 

 

2、整理和分析数据: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

绕的圈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

距离()

平均距离

我们的发现

10

1

2.8

 

 

2

2.9

3

3.0

20

1

6

 

2

6.4

3

6.5

30

1

10.4

 

2

11

3

1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