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随笔
(2012-09-08 18:32:32)
标签:
多音字组词苏教版词语古诗语文基础教育 |
分类: 专业 |
9月7日,我听了一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训练课。这个课型其实就是苏教版教材里的单元练习,只是在内容安排顺序上有所不同: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认认、展示台六项内容。设计中重在为学生提供发现、积累、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程老师这节课实际安排了三项内容:我的发现,关于多音字;日积月累,关于古诗积累;读读认认,关于形近字。这样安排是合理适当的。然而,这节课上下来,并没有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任务,只完成了前两项。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发现”这一训练中,教师认为学生状态较好,情绪高涨,临时调整了预案,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其实,这一题就是一项多音字认识和区别,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不同的意思就可以了。其中容易混读的就是“晃眼”和“摇晃”,教学时可以重点强调一下。至于词语的意思,那就更简单了,都是日常中能用到的词语,比如“假装”“问好”“白发”等,哪里还需要讲啊,学生都知道意思,即使有些不放心,那可以选择“好奇”“晃眼”“朝霞”等来检测,理解词语的形式也很多,选择用词语造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题就可以这样来处理,当时也有学生用其中的词语造出了一个非常恰当地句子,老师却没有及时肯定这种方法,反而又根据的理解说了好多,这足以说明老师不放心学生,总想多说几句。另外给这些多音字组词无可厚非,但确实属于比较简单的拓展训练,不必放在课堂上来做,完全可以一句话解决:“你们课后给这些多音字再扩词,然后同位交流。”一定要信任我们的学生。这一题可以节省下10分钟时间不止。积累古诗一题,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目标是读准字音,理解意思,读熟练至基本会背诵。好像理解古诗意思是一个难点,但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字词意思帮助学生减少困难,比如“蓬”“稚子”“垂纶”“遥”等,这样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看着插图就可以顺出整首诗的意思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有趣。最后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在2分钟里背会这首诗。整首诗教学指导10分钟就可以搞定。至少可以余下10分钟去指导形声字的教学。一节课应该是轻轻松的。
其实,这位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好,有亲和力,有耐心,善于启发和引导,班级学生也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没完成目标和任务,我认为最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能够按照目标设置严格分配教学指导时间。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确定精确适宜的教学目标,并要以有效高效教学为课堂追求,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这些活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尽可能少说不说,学生能弄清楚的,教师不说;学生有问题的,也要先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也不宜直接说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