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新上海人喜欢上海?】
标签:
新上海人压力鸭梨房价调查喜欢杂谈 |
分类: 我的生活点滴 |
http://s7/middle/5ef9e70dhafe56ef891f6&690
上周末,上海《时代报》《新民晚报》上一项调查显示:2.3万名来沪人员平均来沪时间6.3年,平均月收入为2764元,其中8.4%的来沪人员在沪有自购房。另外,95.3%来沪人员喜欢上海,四成多明确表示希望在沪长期居留。
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来到这里并不久,接触到上海的文化不是特别深,但是,相对于二三线城市,我感觉好处坏处也是良莠不齐。
但是对于新上海人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第一工作机会多,收入较高;第二是影响不像二线城市“拼爹现象”深;第三是工作、交通、生活环境好些。
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工作强度高、住房条件差、房价高、交通拥挤、人群之间冷漠、幸福指数不高等。
http://s6/middle/5ef9e70dhafe5a2ad62d5&690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采访,讲一个上海打工仔,觉得回家可以找到个稳定工作,做建材生意,没有想到老家房地产建材生意并不是质量取胜,而是靠着关系或者拼酒拼出来的,没有什么成就感,后又回到了上海,据他的话说,上海虽然压力大,但是竞争还是公平的,继续努力应该会有所成绩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报道,我想到了刚来上海的时候朋友说过的话:来上海闯荡的人,一类是上海有亲戚立足的人,二类是有朋友在上海的人,三类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现在想想也对。而在二三线城市,我也去过了很多地方,像湖南长沙、海南海口、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去过南北方大大小小的城镇几十个,其实“北广上”和下面二三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不少的相似之处的,也有很多其他地方比不上的优点,更有相差于二三线城市的环境。
如果让我评价下北京,上海,广州,我想说,北京像一个精致的瓷器,上海像一个时尚的皮包,广州像一个色彩鲜艳的霓虹灯。
而我却喜欢一件瓷器,不仅仅它珍贵,可能因为它骨子里面承装的那种文化和有底蕴的这群人,虽然有些都是有政治色彩的,但是不乏很多文人墨客,在北京创建着属于他们的天地。上海是一个慢慢的变得多元化,也接受了新上海人的冲击,繁华时尚快节奏是这里的特色。广州像它典型的天气一样晕热,有杂乱有发达有落后。
http://s10/middle/5ef9e70dh77fd5c038bc9&690
很多同事同学刚开始选择上海,一部分说是想开开眼界,打拼事业,可是事与愿违,很多人到最后离开了这里,一小部分人坚持了过来,开始说也不买房,到了最后工作稳定了,公积金有了,也两家凑凑买了房,扎根了上海。人们也在现实下低下了头。
在物质生活上:最近上海的房价涨停,也有大面积的降价造成了业主过来砸台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真正能负担房贷的人们承受了很多压力,不仅仅是银行还贷,更有心理上的,租房的成本也增加,水电煤继续上涨,公交费不下降,超市物价上涨的严重,就省工资不上涨了,有的公司每年加薪还没有cpi幅度大,这样下来,人民如何承受住这样的压力!
在精神生活上:不像中小城镇的工作作息时间比较人性化,而上海的作息时间严格按照法定8小时,而加班更是常态,在疲于乘地铁公交回家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感到腰酸背痛。而像中小城市很多地方晚上也有大排档类似的夜宵,回家路程近,饭后的精神娱乐生活丰富,在上海除非周末,但是上海城市大,朋友之间距离远,每次聚会花费在赶路上的时间也是可观的。
在健康生活上:上班族每天坐办公室或者长期出差,肩颈劳损,头发早白,胃肠消化不良等等一系列的疾病在年轻人群中蔓延,而缺乏运动,户外活动纪律变少,使得感冒频发,总重要的是抗疾病能力下降。
其实这些状况不仅仅在大城市中有,现在二三线城市的人民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等,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看着这样的状况,我们更应该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牢记:不要总是抱怨生活亏待了你,其实努力的还不够,努力向前,再努力向前,再努力一下下,愿望就会实现。加油
http://s13/middle/5ef9e70dhafe5708d26ac&69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