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夕阳红——电影《硬核老爸》观后
(2024-07-11 06:44:53)
标签:
电影评论夕阳红硬核老爸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
分类: 文艺¤小说 |
再唱夕阳红
——电影《硬核老爸》观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口寿命越来越长,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老龄化现象。从一方面说,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从另一方面说,又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老人平安、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到2023年,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会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国家虽然也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收效甚微。所以坊间将养老难提到了一个和住房、医疗、教育相等的程度。近日,由许美娥编剧、杨琳执导、文祥制片的电影《硬核老爸》走进全国院线,把养老这个话题提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面前。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从抗震救灾中受伤昏迷了14年的英雄石大龙醒来出院以后的经历故事。他发现他与隔离了14年的世界已经有很大距离了,但他又不愿接受余生被安排,于是选择主动出击,与新结实的空巢老人罗庚、失独老人温水柱一道,开启了一段小镇体验之旅,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老年生活,在青山绿水中展开互助养老模式。细细想来,这部影片具有如下特点。
一、贴近生活,关注民生
1942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电影《硬核老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记录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老年人的养老与孙辈的紧张学习、中年人的激烈生存竞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探索和需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电影被列为了2023年全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荐电影。
二、对社会养老做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所以,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新事物,所以,怎么解决还需要探索和总结。影片涉及到了几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互助养老。到底哪种养老方式好,影片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回答,只是提出问题,让观众自己去回答。这实际上就是引发观众及有关部门去思考。
三、塑造了鲜明的典型形象
作为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最大的任务就是塑造典型形象,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这部影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典型的要算石大龙了。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急公好义,退休以后,听说发生了地震,马上作为志愿者奔赴灾区参加救援,看见有人落水,马上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人;他见义勇为,看见有人“偷”自行车,就追了上去,抓住“偷”车贼,“砰”的就是一拳打了过去;他积极乐观,不甘于被“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当然,他也有缺点,比如比较急躁,抓住“偷”车贼,不管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拳,对儿子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致使儿子性格懦弱。但是,也能知错就改,在女儿的启发下,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总之,影片从不同角度对他进行了塑造,从而使得他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其次,石奎的形象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超市,不但很忙,而且又比较懦弱,再加上身体还不好,从而使得他像夹在门缝里求生存一样,处境的艰难可见一斑。
当然,影片也有一些可供商榷之处。比如,石大龙在医院里昏迷了14年出来以后,社会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观念变化还是很大的,而石大龙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则还停留在14年以前,这中间必然会有很多矛盾。影片虽然也有所涉及,比如共享自行车的出现及使用、手机的付款方式等,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扫了过去,社会上还有许多新的东西没有涉及,一个最常见的就是微信的普及和电脑的普及。影片如果能把这些变化表现得更充分一些,把石大龙适应这个“新世界”的过程(这当中肯定有许多矛盾)表现得更充分一些,影片的故事性也许会更强一些。其次,影片中有些人物显得有些多余,比如,女儿石桂梅,她的婚事与影片的主题养老就没有什么关系,她的忙碌完全可以移到石奎身上去。她在影片当中基本上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如果移到石奎身上,让石奎更忙碌一些,影片的矛盾冲突就会更集中一些,故事也就会更精彩一些了。当然,瑕不掩瑜,尽管有一些小小的遗憾,这部影片依然不失为一部关注民众生活,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