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一段历史——读齐家银长篇小说《草根》

(2018-06-02 11:32:22)
标签:

草根

小说

评论

齐家银

分类: 读书札记
走进一段历史 ——读齐家银长篇小说《草根》
     走进一段历史
                                                                                      ——读齐家银长篇小说《草根》

        列宁曾经称赞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中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社会,那一段历史。读齐家银先生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草根》,我也有这种感觉。小说中描写的那一个个场景,连缀起来,就是江汉平原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一段段历史。《草根》以广袤的江汉平原为背景,以齐家四代人的命运为主线,以平原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为辅线,全方位描写平原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多层次、多角度描述小人物的命运跌宕,通过对社会个体具体而微的生存状写,反映出了时代风云的变幻。
    下面,就本人所阅读的第一、二、三部谈一点看法。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据说,这部小说还有第四部,但我没有见到。上网查询,标题为《草根作品大观》。看这标题,在内容上似乎与前面无关,但小子不敢妄测,只能就事论事了。
    首先,这部小说的结构比较宏大,历史跨度比较长,从十九世纪末期一直写到现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江汉平原的那一段历史。但是,就全书来说,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所侧重。第一部主要描写了前面三代的生活经历,第二部和第三部基本上就是描写第四代,也就是齐至鹰(俗称渣脑壳)这一代的生活经历了。这样一来,第一部在选材上就有了较强的概括性,主要选择了他们的恋爱和婚姻部分,而后面两部则比较详尽地描写了齐至鹰从儿时到小学,再到中学,从农民,到工人的生活经历。可以说,后面两部实际上就是齐至鹰的成长史。
    其次,这部小说在描写齐家历史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描写了江汉平原的社会生活。比如,在第一部第二章里,非常详尽地描写了一对父女的卖艺经过;在第十四章里面详尽地描写了端午节时的风俗习惯,其中突出了以训伢子为首的划龙船抢鸭标的情景;第二十四章里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唱丧鼓的情景;第三部中对麻布拐木材市场的描绘以及围绕这个市场的兴起与发展所发生的种种不端等。作者在描绘这些社会生活的同时,还插入了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比如,在第一部里面写到胭脂井的时候,插叙了一段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传说故事,在第三部第十九章中渣脑壳和禾子去荆州九龙渊观看划龙舟时,就插叙了九龙渊的传说故事。这就为荆州,为江汉平原,也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为了增强这部小说的历史价值,作者在说到庄井严家台时,说这严家台因一口古井而得名,接下来,作者引用了《世本》《荆州记》《高士传》《吕氏春秋》以及《淮南子》等书中有关井的记载。可见作者的用功之深。
    再次,一般来说,长篇小说在进行描述时,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可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的写作顺序却非常灵活。一会儿顺叙,一会儿倒叙,一会儿插叙,甚至于在倒叙当中再插入倒叙。以至于读起来,就有了眼花缭乱之感。比如,在第一部中,训伢子和举伢子本是一对父子。训伢子是父亲,举伢子是儿子。作者着重描写了这一对父子的恋爱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应当是先写父亲的恋爱经过,然后再写儿子的恋爱经过,可偏不,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先着重描写了儿子的恋爱,然后再倒叙父亲的恋爱。按照作者的布局,小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主要是写渣脑壳的成长经历,可第二部一开头,却是从2015年春节开始,然后倒叙,一直倒到了第三部的结束。据说还有第四部,但因为笔者没有看到,不好说。而从第三部的结尾来看,作者还没有呼应到第二部的开头去,大概到第四部才会呼应吧。而在第二部和第三部这两部中,又穿插了许多倒叙。
    同时,笔者还想借这个机会提一点对这部小说的不同想法,并与作者商榷。
    首先,小说在描绘江汉平原的风土人情时,多次提到了柳树。写柳树是江汉平原上最常见的一种树,特别是写到荆江大堤上的柳树时,提到了大堤上的防风林带及该树的防风功能。笔者没有去过江汉平原,也没有去过荆江大堤,按理是不应该有什么疑问的。但笔者在洞庭湖平原呆过。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在地理位置上实际上是邻居,两地的风土地貌相差不大。就笔者所知,在洞庭湖平原的垸子里,尤其是在沅江大堤上,一排排,一列列,防风护堤的,一眼望过去,都是杨树,并没有看到柳树。杨树和柳树,树枝和树叶差不多,但树干不同。柳树的干是弯的,常见于池塘边,杨树的干是直的,常见于路旁、堤畔。
   其次,小说中写到了渣脑壳在一个无意的机会中得到了许多文学名著,其中有一本叫《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小说中多次提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著名作家D.H劳伦斯。据有关资料显示,这部小说的最早的汉译本是1929年由饶述一先生翻译并出版,当时只印刷了500册。此后,一直到1986年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小说中渣脑壳得到的应该是最早的本子了。历经几十年的战火离乱,他能得到这样一本书,其幸运是可想而知的了。
    再次,说说这部小说中的呼应。一般来说,在长篇小说中,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长篇小说中,作者常常在前面埋下伏笔,而在后面呼应上来。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前呼后应。呼应到位了,整部作品才显得结构完整。联系到本文,笔者发现,有两处地方,前面有呼,后面却没有看到应。
    第一个地方,是结构上的。小说第二部劈头就是公元2015年正月初一,我(渣脑壳)来到本市最大的五星级酒店里最大的包房。在这里,遇到了王主任,把我带到了遥远的记忆。小说从这里展开回忆,一直到第三部结束,也只写到我回去上班去了,不久,写出了一部叫《凤凰碑》的小说来。一直没有回到这个2015年的春节,也没有回到这个最大的酒店里最大的包房里来。大概是在第四部里面吧。
    第二个地方,是细节上的。在小说的第一部里面,描写了举伢子和岫玉的爱情生活,实际上也就是举伢子如何追求岫玉的一段故事。这个岫玉本是皇族家人,因为避难,才跟着父母亲一起逃离京城,一路颠簸南来。来到江汉平原时,父亲中途离船,从此杳无音讯。作者是这么写的:“他抹了抹眼泪,转身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他就这样走了,至于以后如何,再也没有任何交代。
    岫玉和她的母亲都在苦苦地寻找着对方。在小说中,实际上也提到了寻找对方。举伢子与岫玉成婚后,岫玉的母亲也就成了他的岳母。岫玉一直有寻找母亲的意愿,举伢子也有这个想法,但不知为何,却一直没有看到小说在这方面的交代。究竟找了没有?结果如何?成了一个悬案。
    在写到举伢子和岫玉的婚姻时,有这么一段描写:“
一听说她是旗人,举伢子的心都凉了半截,因为他的耶耶训老倌是绝对不允许他娶一个旗人进门的。”有一个父亲的绝不允许,而这举伢子又已经痴心了,并且他们后来也如愿以偿成了亲。这中间是如何转变的,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故事,但小说却完全回避了,一字不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实,关于呼应前文,也是很灵活的,既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故事,如举伢子是如何让父亲转变观念的,也可以是一句话,如岫玉父亲的下落和寻找母亲的结果。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关于这部小说的思想了。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产物。作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他的思想浸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那么,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呢?这就需要联系这部小说的标题——草根。草根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最普通,最常见,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事物。在这里,作者应该是用来象征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从小说的描写来看,也确实如此。齐家四代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其中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一个族长,至于小说中重点描写的渣脑壳就完完全全是一个普通而又普通的老百姓了。所以,我们可以从渣脑壳这个人物形象的身上,基本可以描述出这部小说所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渣脑壳是一个在江汉平原上出生并长大的“草根”,他非常聪明,又读了很多书,也吃了很多苦。他很勤奋,也很努力奋斗,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让自己过上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活。这正是许许多多农村青年的愿望。可以说,渣脑壳实际上就是江汉平原上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当中的一个代表。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农村青年到石膏矿工人,再到汽配厂工人的蜕变。从他这两次蜕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江汉平原,或者说中国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真实状况。
    毋庸讳言,渣脑壳的这两次蜕变,用今天的主流话题来说,都是不敢恭维的。
    先看第一次蜕变,从一个农村青年到石膏矿工人的蜕变。我们来看文中的一段描写就知道了。
那祝桂芳在大街上骂街:那老齐家的二小子渣脑壳,打着老娘的招牌,冒名顶替说是我的女婿被招了工,连水都没有给老娘一杯我喝,酒都不给老娘提一瓶来!渣脑壳听见后也只当没听见。原来那祝大春为了向祝桂芳表功说自己把她的女婿招了工,祝桂芳说:“哪个是我的女婿,就是小时候订了个娃娃亲。”祝大春才知道原来渣脑壳钻了他的空子。渣脑壳并没有和萍萍谈恋爱,但为了自己招工,对祝部长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换一句话说,他是利用了一个女孩的关系得到招工机会的。
    再看第二次蜕变,从石膏矿工人到汽配厂工人的蜕变。这里还是和一个单纯的女孩有关。从心底说,他并不爱这个女孩,但他和这个女孩上床,利用了这个单纯女孩的爱,利用了这个女孩的关系——也就是她的姑父,完成了这个蜕变。
    这两次蜕变都是利用了女孩,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渣脑壳并不可爱。他的所谓奋斗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这么说,在一部规模如此宏大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就很难免在读者的心中抹上一层阴影。
    当然,你可以说,这就是社会最底层的真实写照,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我只是客观地把他们描写出来而已。但我个人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要鼓舞人的,鼓起人们前进的勇气,指引人们用正确的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小说中的渣脑壳,是一个很不错的青年,所以,在他的身边,总是围着许多美丽的女孩。在这些女孩中,他先后和其中三个上个床,但这三个都没有好的结局。第一个乔英,第一天上了,第二天就不理她了,而且以后也总是躲着她,此后,她就默默无闻不知所终了。第二个周桂兰,为了他,不但高考落榜,而且还被他的情敌所杀。第三个禾子,怀了他的孩子,却又难产而死。还有一个王卫红,渣脑壳虽然没有和她上床,但王卫红却进了精神病院。看来哪一个女孩爱上他都成了倒霉蛋。
    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了一个大作家!
    那么,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着的思想,就是非常复杂的了。一方面,不敢违背社会生活,真实而客观地描绘了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追求中的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