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与师之间差的是思考
(2022-10-27 22:10:53)
1661年当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国土上,一位导致欧洲振兴的人因为膀胱破裂死掉了,而恰恰是他的死欧洲才更快的迎来复兴。一直盼着这天的,是此人的徒弟兼下属开普勒,30岁的开普勒因为老师的死一跃成为德皇第一占星师,并继承了老师所有的观测数据,致使后来学界一直怀疑他老师地谷的死是小开在搞鬼。无论如何,此后的18年间,开普勒在老师留下的几麻袋数据中,厘清、计算、观测、再计算,早年得过天花的开普勒眼睛还不好使,却依然坚持每晚用肉眼观测五大行星运行和记录位置。就像一位巨匠一生只雕琢出了一件作品,他计算出五大行星周期的立方与行星轨道半径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种鬼都无法计算出的结论,而结论的准确性严格证明了他老师对地心说的崇拜。此算式被载入了《和谐的世界》一书,并成为此书中心思想。更和谐在于开普勒得出这个结果后就死去了,好事干完就急流勇退,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是一种伟大的对世界的和对社会大众的爱。1643年,在开普勒翘辫子的第13个年头,牛顿零岁。牛顿23岁大学毕业,赶上伦敦大火和英国瘟疫,回乡下躲祸的牛顿开始在外祖父的小黑屋中思考,他从小就是一个只要有人超过他,就必须倍速反超的学神,几个月里,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所学思考,此时距离凯文迪许的引力常量被测出还有100多年,这位连实验室都没进去过的年轻人,竟然绕开了引力常量只用几个字母就证实或者叫推证出了开普勒第三定律,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那个常数。现在您也许能理解为什么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费劲巴拉的做了好几天实验得出的结果,却让只写了半张A4纸篇幅的杨振宁捧回了诺奖。如果一件事,或者是一个真理,只是不用动脑的细细磋磨,只能是匠人,而这件事不去动脑子思考,或者说,这件事没有能引起思考,人类不会有进步。我个人一直认为牛顿证实了开三定律,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得一个弹丸岛国,一个认为随地大小便是稀松常事的民族,一个认为为产妇接生时洗手纯属脱了裤子放屁的意识形态,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牛顿至少占了一成贡献。没有开三也就没有引力定律,所有人类工程计算都将凝滞不前,甚至无法计算火炮射程。也许人类将永远停留在靠经验度日的时代。其实这就是我们现行教育的现状,孩子们只是在背诵,在按照老师教受的剩饭回家再嚼一遍,他们甚至连开普勒的辛苦付出也并无百之其一,开普勒思考吗,当然也思考,但开普勒更像一个送快递的,反反复复在重复工作而已。真正破冰的还是善于总结的牛顿。但晚年的牛顿就开始散德行了,疯狂弄权踩鼓同行,沉迷巫术甚至永生术,类似于唐明皇。所以我真心觉得,夫子说的对,六十不语,七十不问。到了晚年好好活着看山看水,瞎操心只能适得其反至他人于水火,甚至是严重阻碍发展乃至倒退。这就是夫子说的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