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奖到底有没有集合原创图画书中最好的作品参选
(2012-02-03 09:59:50)
标签:
丰子恺图画书评奖争议画家作家图书儿童阅读新京报记者姜妍文化 |
分类: 小铺直播 |
两届丰子恺奖的获奖作品郭骅都看过,她说这一届的获奖作品有很多做得很聪明,但是却没有一本可以打动她的,“《团圆》就好像一个高度了,很结实,过去两年的参选作品里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的。”在郭骅眼中,聪明的作品还远远不够,最终是要让人们读了以后觉得温暖才可以。
比如台湾有个很好的图画书创作者叫陈致元,他的作品两届都没有参加过评选,尽管这些作品在国际版权市场非常抢手。陈致元是周逸芬的作者,事实上和英没有任何作品参加第二届丰子恺奖。第一届的时候有一些作品参加,周逸芬说那时对这个奖还有期待,但是参加过之后却觉得失望。
让周逸芬觉得失望的原因是因为她认为这个奖项缺乏公信力,比如有的评委直接拿某些出版社固定企划费,又或者推荐过参评作品,她说这样的评委肯定不应该出现在评委名单中。
另一方面,由于丰子恺奖的奖金很诱人,周逸芬也担心有些不适合的创作者进入到创作队伍。她举了曹文轩的例子,她说曹文轩写给大孩子的书非常动人,但是他参与图画书创作时却是一种成人观点的文字,就好像给小孩子穿起大人衣服一般,但图画书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在台湾,原创图画书作者大都生活辛苦,专职从事创作的人并不多,许多要回到学校教课为生。所以周逸芬认为创作这条路并没有那么轻松。
和周逸芬有类似质疑的还有别的人,比如有记者问评委,为何信谊公司的作品获奖比例比较高。柯倩华也作出回应,“当然是他们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才给他奖,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文化圈子里,我们会了解到别人有什么样的质疑,但是我们还愿意推出这样的榜单,我们是根据专业来判断,所以我们就会不考虑说是不是被质疑,是不是被批评,或者是被误会。”她说这种争议在第一届时已有,但作为评委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一本书的文学和艺术表现,“人之间的争议会过去,但好书会活得比人更久。”
前路图画书帮我们找回童心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画书是好的图画书呢?在周逸芬眼中,理想的插画家要能享受孤独,无视眼前喧哗名利热闹,反映在作品上是与众不同的清新隽永。“这个世界不缺少花蝴蝶般,追逐名利热闹的创作者。”
翁容引用了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文无定法”,“我觉得放在图画书上也是一样。图画书有各种不同的功用,有些教孩子爱,有些让孩子认识美,有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有些仅仅是让孩子愉悦,有些让孩子学会技能。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就是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爱,接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张小莹认为优秀图画书应该一直乐于被阅读,并且跨越时代的地域的界限。她同时也谈到了即将揭晓的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目前该奖项进入决审期,300件作品中有52件入围,“我们期待通过信谊图画书奖,给创作者有机会了解到专家针对自己投稿作品的创作建议。”
在为丰子恺奖宣传制作的VCR中,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都不失去童心的话,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这大概是图画书能带给人们的最终极享受吧。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