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回广东了,传来了当时在小铺拍的照片,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父母家园”论坛里的爸爸妈妈很喜欢《中国情》,看来我们的会员队伍又要壮大啦:)
真是谢谢这样一直支持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人。

(没见到一夫之前,都以为他是个“爸爸”,没想到这么年轻呢。)

(记着我们的小铺地址哦,三眼井胡同44号乙,看墙上画花儿的那家就是啦。)

(一夫是第一个在我们的手绘墙上留下签名的人,几天以后,这棵树上又有了画家、图画书推广人、热心妈妈的名字。)
看到一夫贴在父母论坛上的帖子,转在这里:
胡同深处的中国原创图画书
一夫之寻
发现保冬妮的图画书不是偶然,在关注了国内原创图画书一段时间以后,保冬妮这个名字就记在心里了。那时看她的主编的《超级宝宝》,算是国内原创的绘本第一刊,虽有不足之处,但成绩也可圈可点。
可惜的是,我是在《超级宝宝》被迫停刊后,才知道这本刊的。
幸运的是,保冬妮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继续以做原创图画书为方向。
于是借着这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去了她的花婆婆绘本小铺一见。
小铺在北京最古老的一条胡同里,保冬妮(我想我还是叫保妈吧。可能是习惯啦。)在电话里说,进了胡同一直走,看到墙上画花儿的那家便是。8月的北京,胡同正赶在国庆前翻新改建,一路尘土;转头看到右边一家墙上画着盛开的荷花,还在门口踟躇的时候,就有人推开门说,是一夫吧?
聊了许多,最终都离不开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她从2006年底致力于图画书创作和推广,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超级宝宝》几经颠簸还是休刊,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终于可以不受太多限制创作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也是很好的。小铺6月出了自己的第一批原创图画书——《中国情》系列。一共5本,都是保冬妮自己的文字,第一次从现实角度纪实当下各个角落儿童的状况。也许是她以前当记者的缘故,也许是她从来都怀着这么一颗赤子之心,她写童话但是也关注着更现实的世界,这套《中国情》里,仍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每本书后都有相应的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但主人公是我们平时关注不到的孩子——打工子弟(《元宵灯》)、艾滋病致孤儿童(《满月》)、失去亲人的孩子(《荷灯照夜人》)、农村儿童(《花娘谷》)、边远地区的孩子(《冈拉梅朵》)……
保冬妮走过中国许多地方,见到了太多和我们自己的宝贝不一样的孩子,生活差距之大让人震撼。她说写这套书的初衷,是希望那些孩子能知道自己在被人关心着,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了解,有一群小朋友在这样生活,在小小的心里埋下体恤、尊重、友爱的种子。
上个月,亲近母语的老师们带到《中国情》到马尔康给孩子们讲故事,读到《冈拉梅朵》的时候,有老师和孩子都潸然落泪,是感动?还是欣喜,或是因爱带来的快慰吧。
离开小铺的时候,我拿着沉甸甸的一摞书,我想带着它们回到广东。《中国情》作为原创图画书,我想说它至少是有情怀的,是我们和孩子都需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