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做饭的好男人、千古一相伊尹同志的塑像(网上搜来的)
年假还剩几天,再不休就“黄菜”了!在家休假就是个好呀,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说到做饭,很多“爷们”往往很不屑,认为是很“娘们”的事。尤其现在的小伙都是独苗,没结婚的时候别说做饭了,就是吃饭还得父母劝呢!
其实,中国饮食文化世界闻名,原因就在于中国烹饪技法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钻研一下中国的烹饪技法,不但可增加生活的乐趣,讨老婆欢心,而且会领悟到很多济世至用道理,帮助你成就一番宏图伟业也是说不定的事哟!
前几天电视剧《沧海》中就有这么一段,基地的司令员把自己当了兵的儿子送到炊事班做饭,结果儿子不乐意“做饭”,还弄出不少麻烦。
我是“丘八”出身,年轻的时候当过连队的指导员,选炊事员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部队有句俗话,一个好的炊事班相当于半个指导员。民以食为天,战士们吃得好了,自然就有“战斗力”了。
虽然炊事员这活没人愿意干,但我一直坚持必须选头脑灵活,愿意钻研的兵进炊事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伙食质量。不过即使我答应送他们去培训,弄个二、三级厨师证,都很少有人愿意去。这种时候就靠我发挥我军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强大优势了,呵呵!
给当兵的讲大道理其实作用不大,讲什么才会起作用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呀!厨师的榜样是谁呀,伊尹呗!伊尹是谁呀,商朝名臣,千古一相,五朝元老呗。伊尹跟厨师有关系吗?其实正经学过厨艺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厨师祖师就是他,现在年年伊尹祠都会有全国著名的大厨去祭拜!
伊尹(前1648—前1549),名挚。因为其母亲为侁民,在伊水住居,所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他陪嫁到商汤那里,为商汤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进食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他为宰相。前1600年,他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仕、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上面这段是网上查的,大家可能想知道,伊尹借向商汤进食之机说了什么,才会被重用为相的吧?这也是我当时给炊事员们讲的内容:
伊尹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别说钱和权和,就是一点有用的“关系”都没有,想要有点出息就得靠自己努力,所以平时除做饭外,勤奋好学。他仔细研究了三皇五帝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越研究越感觉跟他做菜的“道道”是一样的,所以一次他借进食之机对商汤昕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办好。”汤王听了,咂吧咂吧嘴,感觉说得有道理,也感觉他是个人才,这样伊尹受了重用,而且越干越明白,最后被封了相,成了商朝的五代元老,一代贤相。
其实,只要留心大家都会感觉到,做菜要做出特色和风格就要对所使用的食材有深入了解,做到游刃有余;而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对火候做到掌控有度。后来的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这点意思,“游刃有余、掌控有度”不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最高境界吗!不过呢,这点意思,你若不是勤于做饭如何才能深刻体会呢!呵呵。会做饭的男人才男人中的好男人,这话我没说错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