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2013-01-10 22:02:07)
标签:
必修二第三单元杂谈 |
分类: 单元基础知识 |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兰亭集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修禊事也: (古代习俗,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2)引以为流觞曲水:(把……作为)
(4)修短随化: (长)(自然)(5)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6)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同“取舍”) (7)信可乐也( 的确,实在 )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
)(虚妄荒诞
)(9)终期于尽(
(10)向之所欣(以前,过去)(11)列坐其次(旁边) (12)因寄所托(依,随着)(所爱好的事物)
(13)以之兴怀(因。发生,引起
)
2、解释成语
①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峻的山岭
②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③天朗气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④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⑤情随事迁:
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⑥感慨系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它(曲水)的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3)或取诸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今义: 怀里抱着
(4)所以游目骋怀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修禊事也:
判断句
(2)死生亦大矣:
(3)其致一也: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5)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
(6)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7)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
(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一觞一咏足
名词作动词,喝酒
(2)以极视听之娱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5)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
(6)引以为流觞曲水使……流动,使动用法。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8)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使动用法
6、解释下面一词多词。
(1)之:
A暮春之初
D以之兴怀
E向之所欣
I悟言一室之内
(2)一
一觞一咏
(3)致
家贫,无从致书一观获得,得到
(4)修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感伤,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赤壁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女子。)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
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4、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歌窈窕之章
⑦击空明兮溯流光
⑧渺沧海之一粟
⑨羽化而登仙
⑩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⑾正襟危坐
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③寄蜉蝣于天地
⑤倚歌而和之
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⑩举匏樽以相属
⑾托遗响于悲风
⑿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其适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⑤、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⑦、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⑨、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⑾、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⑿、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⒀、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7、翻译下面的的句子。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⑧、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游褒禅山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父:通“甫”,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道:①有碑仆道(道路)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
①、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②、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③、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④、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⑤、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⑥、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⑦、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⑧、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⑨、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名: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清楚。)
⑩、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4、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
①、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②今义:很,十分)
②、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③、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①古义:十分之一。②今义:指十一这个数目。)
④、于是:于是余有叹焉(①古义:于,对,介词;是,这件事,代词。②今义:一个连词,表顺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⑤、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⑦、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