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2012-12-31 00:00:56)
标签:

游褒禅山记

杂谈

分类: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今义:由于这个、因此。)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特别,副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道

有碑仆(道路,名词)

何可胜也哉?(说,动词)

2.名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         

3.其

以故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

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

又深,则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

出,则或咎欲出者。(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

而予亦悔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以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余与四人拥火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余之力尚足入,火尚足明也(用来,介词)

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5.之

而卒葬(代词,这里)

以故其后名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

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结构助词,的)

而余亦悔其随(代词,他)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焉

于是予有叹(兼词,于此,对这件事)

而人之所罕至 / 然力足以至(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其下平旷,有泉出(侧,从侧面、从旁边)

(二)名词作动词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以故其后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名,说出)

(三)形容词作动词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四)形容词作名词

问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

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五)使动用法

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

所谓前洞

有志者不能至

余之所得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四人:庐陵 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二)省略句

而卒葬(于)之(译文:并且最终安葬在这里。)

有碑仆(于)道(译文:有块石碑倒在路上。)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我对倒地的石碑,又因此而感慨)

(三)倒装句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固定结构

1孰能讥之?(“其……乎”意为“难道……吗”)

七、文学常识

1.王安石

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故世称“王文公”),临川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主要作品集《临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慎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