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叙事研究:自主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2009-03-31 22:38:49)
标签:

育儿

分类: 案例

教育叙事研究:自主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结合主题我们开展了《小小建筑师》的活动,幼儿可以三五成群的拼搭大型的作品,也可以一个人专心的拼搭自己的小玩意,我观察着他们的操作,不时的思索着:他们碰到怎样的问题呢?该怎样去引导呢?

片段一:

丁天义是我们班的孩子,平时在活动中他最喜欢到建构区玩了。今天他来到了建构室,一下子就跑到了大型木块积木的地方玩。瞧!他正在拼搭一座大桥。他把长条形的积木放在地上,一共连接了5块,然后将同伴拼搭好的汽车放在上面,嘴里还说着:“我造的大桥上面可以开汽车的,‘嘀嘀’。”他又要造一座了。我问他:“你造的是什么桥?”“高架桥。”“我看到的高架桥和你造的有点不一样,好象上面下面都可以开汽车的。”他想了想,说:“对的,上次我到上海去看到过的,好象有两层和三层的。这个很难的。”他有点迟疑。“没关系,我这里有图片的,你看。”我指着旁边的图片说。他一边看,一边开始动手了。

片段二:

今天的活动室可热闹了,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座倒塌的大桥议论着:“这桥怎么老是倒下来啊!”“这里搭的太长了。”一个孩子指这中间的积木说。“拿掉一块试试。”他们抽掉了一块积木,还是不行,又掉下来了。“在下面加一个吧!”一个孩子拿来了一块小积木放在下面,大概是太薄的缘故,支撑不住还是倒下了。“哎呀”有几个孩子有点不耐烦了。我走过去拿起刚才的小积木放到下面,手没有松开,说:“瞧,现在不是行了吗?”“可是你是用手的啊,放了还是会倒的。”“那么怎么样让它稳稳的站住呢?”“再加一块试试。”有人提议。迅速拿来了积木放好,有点晃,但是没有倒下来。又有人拿来一块,放上去后大桥稳稳的站在那里了。“成功咯!”孩子们的兴奋无以言比。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可见幼儿的构造水平,正是通过环境的作用来发展的。通过环境的观察,创设,寻找创作的多种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观察物体的大小,颜色,方位等,并且进行分辨和记忆,在运用一些建构材料来再现。结构游戏是头脑表象再现的一种活动,因此,孩子先要对事物有所了解,在片段一中当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后,就是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回忆以往看到的东西,然后再提供图片,加深孩子的对于事物的了解,从而让孩子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来再现。教师在此的作用就是提供丰富的环境材料以支持孩子的构建行为。在片段二中孩子们解决问题有了困难,有的要放弃了,在此时老师介入了活动,运用动作来提示孩子引导他们发现解决的方法。老师的指导适可而止,以启而有发、即可退出为宜,这样有助于既体现幼儿游戏中主体的地位,满足幼儿游戏体验的需要,又推动了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