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儿童
(2013-09-09 14:08: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感悟 |
我眼中的儿童
儿童,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啊!
作为儿童,就要能享有一个儿童的权利(这里的“权利”,不同于法律学意义中的权利):享受童年的快乐的权利;在有疑问时,能被耐心地对待,能从所谓的大人那里得到答案的权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的权利。
可能,你会问,难道儿童只能享有权利,没有义务吗?不是的,他们也应该有义务,但是这些义务的承担还是为了更好的使他们享有这些权利!
享受快乐,每个人都有享受快乐的权利,更不用说儿童了。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开心了就高兴的笑,不开心了就痛痛快快的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就像鸟儿一样诉说着自己的开心事。这种叽叽喳喳声对有的人来说是噩梦,他们会觉得这些孩子怎么那么能说,吵死了,恨不能像拉拉链一样把他们的嘴给拉上。不可以,你不能剥夺儿童拥有这种快乐的表达方式的权利。对另一些人,他们可能会觉的这种叽叽喳喳声是动听的音乐呢,他们就是富有爱心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已经爱的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不只教育工作者要爱这种叽叽喳喳声,其他人也要爱这种动听的音乐,因为我们不能阻碍孩子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声。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与权力,把原本应当属于儿童玩耍的时间全部用来你所谓的“学习”了。这些时间的享有也是儿童享受快乐的权利的一方面。儿童该玩耍时,就应该玩耍,他们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就是在玩耍时建立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玩耍时形成的,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也是在玩耍时形成和培养起来的……难道你想当他们被人问到:“你最开心,最难忘的事情时什么呢?”时,他哑口无言,最后慢吞吞地说:“考试第一名”吗?虽然考试第一名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对于还是儿童的他们,他的童年生活就太悲惨了,没有玩耍,欢笑的回忆。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合理的支配他们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玩耍时间,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儿童的童年生活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飞人类经验的翅膀。看到这儿,你还剥夺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的权利吗?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在的儿童比我们小时候要聪明的多了,所以他们知道的就多了,由于他们的好奇心,想知道的也就更多了。那么,他们就会缠着你问:“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呢?……”你不能无视他们的问题,应该耐心的给他们讲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获得知识的快感,从而会更多的问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如果当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也没关系,不要顾及你的面子问题,可以实话告诉他们,你不知道,等查过资料之后再回答他们。他们就回想:看来我的问题还是比较有水平的,把大人都难到了,呵呵……以此来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从而更好学。但是不能不回答他们,并且反问:“你怎么那么多问题,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这样的话,肯定会使他们伤心的,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好奇心是儿童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打击了他们积极性,就可能打消他的好奇心,甚至求知的欲望,多么可怕啊!你不要觉得危言耸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你应该知道答案了!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你可能会说:“他们本来就是独立完整的人啊!”这里的独立的完整的人的潜台词是:不要小看我们,我们会的很多,我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看他们小,就认为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在学习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相信他们能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独立性,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从而获得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在生活上,父母要敢于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甚至给他安排一个他不能胜任的事情来考验他,锻炼他。不要对他说:“放下吧,你还小,你做不了。”你不让尝试让他动手做,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我还记得一个大学生不会打鸡蛋的事情,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父母什么都不让她做,她煮方便面呢,要放一个鸡蛋,但是她不知道要怎么把鸡蛋打破放进锅里,拿着鸡蛋轻轻一磕就可以打破,这么简单的事情她都不会做,也不知道怎么做,而是用手搙。看到这里你可能要笑了,这是真实的事情。所以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做好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潜力是无限的,支持他。那么他肯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圆满的完成任务。这就是要告诉你:不要小看我哦!我和你一样是独立完整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儿童,天真可爱、爱叽叽喳喳、爱玩、好奇心重、又潜力无限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