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列入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甲才 ( 图文)
近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的“考古学论坛”获悉,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被列入2009年度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
该遗址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干河北岸台地之上,2009年4月开始,为配合赤朝高速公路建设,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曹建恩带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考古队、赤峰学院考古专业参加,组织200名相关人员,历时5个多月时间,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已探明遗址面积3.8万平方米,共揭露面积达5200平方米。清理环壕、城墙、院落、房屋、内巷、窖穴、广场等遗址3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
遗址上下叠压,最多可达七层,堆积深度达8米。共发现房址149座,房址之间二至三间由“地面”相连的情况相当普遍,最多有七、八间房址连在一起。单个房址以圆形为主,外部多附有回廊或侧室。房址墙体多为土坯,保存最高者达2.1米。居舍中部有地面灶。同时发现150座窖穴,均位于房址周边,为防潮加固大多在墙壁抹有草拌泥,窖穴内发现大量的炭化黍、谷,奇特的是谷穗形状大小如同现在的一样,只不过是碳化变成黑色。
据考古专家介绍:遗址内出土文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有少量玉器及青铜器。
陶器以筒腹三足鬲、鼓腹三足鬲、罐形鼎、豆、罐、三足盘、大口尊等为大宗;
石器有斧、刀、铲、镞、锛、饼、球、槽、臼、杵、磨盘及磨棒等;
骨器有三棱长铤镞、锥、铲、针、笄等;
玉器有玉斧、玉环、项饰;
青铜器有刀、锥、喇叭口式耳环。
疑惑的是:距今已有4200——3600年夏家店文化遗址(遗址命名由196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考古队,在原昭乌达盟红庙子乡夏家店考古发掘地而得名)并没有出现像红山文化时期精美玉雕件,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夏家店人是红山人的后裔,为什么他没有继承下选玉制玉工艺技术?是把精力用在研制青铜上了,放弃了古老工艺,还是另有缘由?
缘由有二说:一、掌握制玉工艺的红山人因气候和不可抗拒外力影响逃出了家园迁徙到了远方。二、随黄帝争战蚩尤,胜利后,在中原以及南方定居,把独特的制玉手艺带走,从而失传。
该遗址先后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保司司长关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顾玉才、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以及国内数名专家学者前来视察、调研、指导。他们认为:此遗址文化内涵单纯(有的说丰富),文化堆积深厚,建筑遗址保存完整,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为研究不同遗迹之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探索当时的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结构、气候变化、经济结构、工艺传承与创新等提供了新的资料。由此根据遗址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的变化,进而复原整个遗址始建、修缮、扩建、重建直至废弃的过程,提供了可能。
如今该遗址已申请双保项目,在此基础上考虑在建博物馆。目前筹建夏家店文化博物馆工作正在实施中。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远景图一
http://s16/middle/5ef6c1b1h72e76035c11f&690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附近村落图二
http://s14/middle/5ef6c1b1h7d09cdc5a6cd&690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内景局部图三
http://s14/middle/5ef6c1b1h7d09d33eb18d&690
遗址在建博物馆前期保护工程图四
http://s6/middle/5ef6c1b1h7d09d7aa74c5&690
夏家店下层文化筒腹三足鬲图五
http://s13/small/5ef6c1b1h7d0ad293f1dc&690
以上是实地实拍景,未经博主允许不得截载刊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