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先:量价齐跌决不是楼市调控成功的标准
自去年十二月十四日以来,楼市调控一直不断。到四月十四日,又启动了第二波调控。从大政策,到小政策;从金融到土地,再到税收。应该说,这轮政策中,二套房贷的认定标准出台后,二轮调控的效果显现了:各地成交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价格不再上涨,打折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近期媒介对于房价好象都有这样一种趋势:成交量一定要降,成交价一定要跌,还要跌去30%左右方为合适,并且为银行进行跌价后银行的抗压测试,说银行在房价跌30%后,呆坏帐率只有百分之0点几。我们暂且不去论这些数据的科学性,我们只说说这些说法的心态:量价不出现齐跌的情况,楼市调控就不成功。
这其实是一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弄清楼市调控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能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并使房价在合理从位上保持正常的成交量,使经济良性循环发展,这是我们的目的。而量价齐跌的后果就是:投资远离房地产业,供应更为不足,与此相关的行业大受影响,经济的发展受拖累。因此,把量价齐跌作为楼市调控的标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我们要弄清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房屋总体供应不足;住房供应体制有问题,保障房过去历史欠帐过多;投资与投机性购房推波助澜。把这些促使房价上涨的原因搞清楚了,我们就可对症下药了。
综上,我认为,量价齐跌决不是楼市调控成功的标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