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章展银
章展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
  • 关注人气:2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宝安大跌的原因

(2011-02-28 16:38:11)
标签:

陈志坚

中国宝安

理财周报

膨胀石墨

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日中国宝安一度跌停,收盘每股21.88元,大跌8.57%。究其大跌的原因,无非是3篇文章所赐。

   第一篇:《中国宝安收购石墨资源遇阻政府撮合的合作流产》 中国新闻网,    2011-02-25 );  第二篇《“敢死队”成员称“石墨烯”无投资价值》

(2011年02月25日理财周报作者:郭涛涛); 第三篇《中国宝安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大魔鬼》(理财周报记者董兰兰/文)。凡是看过这3篇文章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阴谋,试想一个被诺贝尔认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发现---“石墨烯”,在黑嘴口中变成了“无投资价值”,“是一种炒作”,是“大魔鬼”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更具有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和价值?还是中国的一些给500元就能凭空捏造,断章取义的和科学没有丝毫瓜葛的黑嘴记者?或者股评家?当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隆重的授予石墨烯的发明者,有科学家认为石墨烯将是终极材料,因为自然界中可能找不到或者很长时间都找不到比碳更轻的二维元素,并且这个物质能廉价的大量存在,来改写我们的元素周期表。石墨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带来上万亿的产业链。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却被个别黑嘴说成没有价值,如果石墨烯没有价值,谁比石墨烯更有价值?抛开价值不谈,谁能能做到比石墨烯更轻?谁能比石墨烯更坚韧?谁又能比石墨烯导电更快?

   都说鬼(谎)话3遍能骗人,一点不错,就是这鬼话连篇的3篇,惊吓了多少善良的股民.

   鬼(谎)话一:“中国宝安收购石墨资源遇阻政府撮合的合作流产”

   事实:那是过去的黄历,2008年的事情。2010年6月鸡西市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12月开始投产,产业园规划占地15万平方米,首期投资1.5亿元,以球形石墨、微粉石墨、增碳剂为起点,逐步向高碳石墨、高纯石墨、可膨胀石墨、核纯石墨、改性石墨方面发展,逐步实现"打造世界级石墨深加工基地"战略构想,达产后预计可达到石墨深加工产品30000吨/年,年销售额超5亿元。
    鬼(谎)话二:“石墨烯”无投资价值。

   事实:此话连自己也不相信,只有借助另外一个(不敢公开姓名的“敢死队”成员)250的口来忽悠。   

   鬼(谎)话三:“中国宝安就像大魔鬼...2008年9月18日,它股价是2.74元,两年半之后的2011年2月22日,它的股价是24.46元,股价上涨幅度达到758%”。

   事实:中国宝安从1992年的股价33元多跌到2011年2月22日的股价24.46元,而同期的深指数却从2918点上涨到12473.33点。

   鬼(谎)话四:“中国宝安制备石墨烯的技术工艺不成熟,无垄断性技术优势。”其理由竟然是:“制备方法为何中国宝安还讳莫如深?”

   事实:笑话,其石墨烯制备方法是专利技术,凭什么告诉你这个250?

   鬼(谎)话五:“石墨烯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各国还处于一个专利布局期,尚还没有出现产业化动向,整个产业链也还没有形成。”

   事实:不说美国的石墨烯现在都有订单了,韩国的三星马上就要出石墨烯触摸屏了, 就说最近的宝安旗下的电池负极的换代石墨烯就是最好最先进的材料,这个需求量有多少?

   鬼(谎)话六:“大魔鬼...什么题材(具备房地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基金重仓、深圳本地、创投、林业等概念)都赶上了的宝安”。

   事实:如果说题材多(多元投资)就是大魔鬼的话,那么这个魔王就是巴菲特!做巴菲特有什么不好。

    ......

   鬼(谎)话再多,终究是鬼(谎)话。明明是人(尽管是250)为什么不讲人话要讲鬼话?原因只有一个:抢(中国宝安)筹码(股权),抢散户的钱---做股市中的强盗!

 

  

附奇文:

   中国宝安就像大魔鬼:石墨烯凭空1个月疯炒1倍,复杂的子公司神马浮云 about:blank  2011年02月28日 05:1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董兰兰/文

 

  中国宝安(23.93,0.77,3.32%)(000009.SZ)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大魔鬼。

  2008年9月18日,它股价是2.74元,两年半之后的2011年2月22日,它的股价是24.46元,股价上涨幅度达到758%,这里面暗藏什么乾坤?

  中国宝安的一纸公告引发石墨烯的疯狂,随后与石墨相关题材都陷入疯狂。但石墨烯行情不足两周便戛然而止,但中国宝安股价却创出了25.45元的历史新高。

  石墨烯星火燎原

  中国宝安1月19日晚发布公告: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备工艺的小试,正在进行中试,并已提交了该产品相关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一项。

  中国宝安在1月20日早盘即封上涨停板。此后涨停板被开,并在随后三天随大盘调整。但从1月20日到2月17日,中国宝安的涨幅达到58%,不断刷新股价记录。

  2月21日,石墨烯全面疯狂,席卷A股市场。在中国宝安强势封停后,凡与石墨烯沾边的个股纷纷走强,方大炭素(17.13,0.04,0.23%)(600516.SH)、新华锦(13.50,-0.38,-2.74%)(600735.SH)、天富热电(13.64,0.00,0.00%)(600509.SH)皆以涨停板报收,整个板块的成交额接近百亿。

  但是,上海阜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民在2月22日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题材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只是一个概念,已经接近尾声。

  2月23日早盘,石墨烯概念股全部绿色开盘,石墨烯遭到市场抛弃,让位于新三板。

  石墨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又为何让石墨烯题材突然全面爆发然后戛然而止。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按照六边形进行排布并相互连接而成的碳分子,其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韧度、高强度、超大比表面积等特点,在电子、航天军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长江证券(12.83,-0.09,-0.70%)分析师陈志坚告诉记者,石墨烯规模化供应和需求均没有形成,在8-10年内无法形成产业化。

  “目前,我国的专利更多集中在石墨烯的制备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并且,石墨烯没有形成下的应用和需求,目前最大的应用还是为各大科研院校的实验使用;下需求尚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应用需要很长的时间。”陈志坚告诉记者。而另一位行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大规模化量产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

  中国宝安三重困惑

  石墨烯竟有如此大的魔力,让一家总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大象跳舞,股价从14元到25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涨幅接近80%。在它面前,高铁、水利、有色等全是浮云。

  宝安的石墨烯是由旗下的贝瑞特来做,记者经过查询资料得知,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的代表梅佳在2010年10月的第五届华南锂电(国际)高层论坛上指出,“贝特瑞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做石墨烯研究工作,用贝特瑞氟化膨胀石墨技术制作石墨烯。目前公司在建一条中试的生产线,预计在1月份投产,希望每月可以做出百公斤级的产品。”

  如果真的按梅佳所说,石墨烯将带给中国宝安无限的想象力,通过一笔账就可以大概算出来。

  贝瑞特投资一条中试线,2011年1月量产石墨烯,月完成百公斤级,按这个数字测算,年完成2.4吨,若石墨烯每克价值5000元,2.4吨产值120亿,高新技术企业税率15%。扣除税收后,利润102亿,剔除设备及其它研发成本,净利润初步估算在100亿。

  但通过对石墨烯题材的深入,记者越发觉得困惑重重。

  首先是石墨烯没有任何基本面的支撑。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技术工艺不成熟,还没达到一致性的品质,而且成品面积都非常小,不能适应工业化应用。

  陈志坚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石墨烯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各国还处于一个专利布局期,尚还没有出现产业化动向,整个产业链也还没有形成。

  其次,中国宝安无垄断性技术优势。陈志坚告诉记者,我国也在进行石墨烯专利的申请,目前国内机构已经取得了150余项国家专利,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的制备和石墨烯复合材料领域。由此看来,中国宝安在技术上并无优势。

  再次,贝瑞特的梅佳曾经所说的“氟化膨胀石墨技术”,中国宝安讳莫如深。

  目前石墨烯主要的制造方法包括四种,分别是: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和气象沉积法。

  对于宝安运用的技术,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宝安证券代表张晓峰,他回应,对于具体的制造方法他并不清楚。而梅佳曾经在论坛上提到了“氟化膨胀石墨技术”,制备方法本应不是秘密,如果石墨烯的进展程度已经到了中试阶段,贝特瑞已经透露过的制备方法为何中国宝安还讳莫如深呢?

  一位接近中国宝安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宝安在石墨烯上处于“非常烧钱的阶段”,石墨烯最少要到2015年之后才能小规模应用,而现在需求端应用还没有开发出来。

  记者于2月21日向中国宝安发了采访函,但是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以将要发布业绩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并且,记者在2月22日的工作时间无数次拨打深圳贝瑞特公司的电话,都没人接听。

   2月25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宝安收购鸡西石墨矿受阻,鸡西柳毛石墨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晓飞说,贝特瑞在环保和核心技术工艺上没有达到他们认可的标准。

  什么题材都赶上了的宝安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老手,这两年来炒作的热点题材宝安几乎都能赶上。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中国宝安的股价都能够从中受益。

  而宝安本身旗下拥有近百家子、孙公司,具备房地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基金重仓、深圳本地、创投、林业等概念,仅马应龙(39.35,-0.38,-0.96%)就有十几家子公司,重点发展生物工程。

  但题材明显火过业绩。2009年和2010年炒作火热的新能源,让中国宝安股价增色不少。但记者通过中国宝安的年报可以看出,其新能源业务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2009年,虽然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51%,但占全部主营业务比重只有8.75%,对公司业绩增厚作用不大。而2010年三季报中还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为9.69%,利润只有6636万,增长有限。

  这样一家各种概念具备的老牌上市公司,水很深。对于中国宝安这个资本帝国,理财周报还将持续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