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中间,如何存在的问题很多,比较突出的就是带手机和说谎话的问题。手机屡禁不止,学生说谎话如同喝凉水,缺乏诚信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了老师对他的的基本的信任。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做人的最基本的诚信意识没有了,就违背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初衷。先做人,后学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动力不足,把学习视作儿戏,学好学坏无所谓。
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空中建楼,目中无人,急功近利,一句话,毛病大了。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思想品德意识淡漠,学校德育教育面临挑战等等。舍近求远,舍本求末,舍小追大。学生懂得诸多大道理,爱国啦,民族啦,团结啦,友爱啦,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做人的最其码的道理却不懂,生活中的小事更是不会处理。我们班级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便是,卫生间的水管哗哗的淌着,学生从身边过去,熟视无睹。还有就是学生性情冲动,为了一句话就和别人打起来了。做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可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准备干大事的劲头,真是做小事情又做不来。
一切围着考试转,高考的成功,被视作教育的成功,唯一的成功。眼里只有考试,当然目中无人了。人才的出产程序化,人才本身模具化,人的心灵荒漠化,导致高考成功者在成功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伴随有悲剧性意味。如今,大学生中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悲剧频频发生,可以说是从侧面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从这点上说就是要学生生活多样化,让他们买齐鲁晚报。让他们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社会的人文环境就是关心自己。关心自然环境就是关心人类自己,关心生命就是关心人生幸福。
另外就是尽量消除学生的影响学习的因素,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动力那么不足?实际上就是目标不明,现在的很多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老师和家庭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明天自己会干什么?没有多少学生想过.看看现有的大学生有多少没事做,有事做的又多少出人头地了。社会经济不景气,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比以前更为流行,家长们对孩子的书也关心不够,因为好多家长感觉学好学坏无所谓。看来学生主要还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在高一年级,新生们往往会觉得高中的老师没有像初中老师那么关心关注我了,同学也没有初中同学亲切好相处了;同时同学之间的家庭背景差距很大,生活条件差异明显;而且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上面也不可能再现以前的辉煌了。所以大部分同学感觉自己从初中时的拔尖,沦落到高中的默默无闻、甚至低人一等,特别是在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之后,这种“落差”的预防和处理显得至关重要,如自我意识的调整、学习生活上的重新定位、情绪的控制等;着重引导他们解决从初中升入高中过渡阶段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包括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更新、人际交往的调整等,从而使学生尽快踏上高中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正轨。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开头很好,但是就像打乒乓球,相持阶段,就要看谁的相持能力强。 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等级”趋势明朗化,但是大部分同学又暂时不能接受“平凡”的待遇,很多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和挫败感;部分学生转向攻击老师同学,或者转向异性同学之间的好奇和吸引,还有的学生开始自暴自弃;同时,意识到马上要文理分科,很多学生开始考虑前途问题:高考、大学、专业、工作……担忧也更为加重。
学生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形势和思维方法,除了学习上的觉悟和投入,他们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常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的压力,这些都促进了他们价值观的确立和个性的成熟。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的局限,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的有待发展,他们在看问题时往往比较主观、片面,容易走极端。
正好处在青春期后期与成人期之间的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欲望”,以满足自我意识发展的需求,但是事实上又只能“依附”于家庭和学校,这种角色的矛盾性经常对他们造成冲击,导致自我同一性的分裂;因此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理,一旦有导火线引发,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与心理障碍。
当然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自上而下,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心理上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来源无处不在,学生在很多方面未必比教师学识浅薄,教师只有从真正理解和认同“教学相长”的意义,才能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施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并进而在共同探索性讨论中排疑解惑,不断走向成长和成熟。
一方面,教师应了解自己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健康的情感激励他们,重新诱发其内部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避免“公式化”的教学。做到这一点,需要坚持终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而且还要积极实践,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努力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健全的心理,先进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信任关爱的语言,去赢得学生的信赖。
以上只是我个人几点初浅的体会和认识,不成熟之处请您与我多多交流!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看到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为幸福的体验,而我自己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了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