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11
(2024-12-23 10:09:10)分类: 钢琴 |
冷空气来临前飘着小雨的夜,我散步去老师家。给自己确立一月一次上课,按理11.16左右却推迟到了25。
长袖T到厚毛衣,时间悄无声息,快速流淌。
我把小伞撑开晾在门外,按响门铃。浅杂灰圈圈呢外套的大V领露出咖色格子磨毛衬衣,都是宽松舒适的质地和款式。一如这个年龄阶段的心态和状态,松弛,舒服,稳重,悦己。
一直好奇老师的确切年龄,终于在很久以后一次朋友小聚中得知。我在脑海里搜寻比对着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不知是否音乐加持或是我的心理作用,在同龄人中,总觉得老师的气质更胜,轻盈,聪慧,优雅。我也想起二十多年前云南之行,酒店早餐大厅里,几位穿着得体淡淡妆容的五六十岁的日本妈妈,圆领T搭配合身九分裤浅浅蓝淡淡米。极简的优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女人在每一段年龄都散发着独特的美,无关岁月,活在自己的喜欢里,丰富自己,做自己。
老师微笑着和我招呼。湿漉漉的鞋如果鞋套不合适,我换了拖鞋。
上一堂课失魂落魄,忘带哈农和音阶两本书,曲子也不流利。这一次,平静而镇定地弹着,三首旧曲,二首新曲,哈农,音阶。全部顺利完成以后,如释重负,扬眉吐气。
唱一首歌,朗颂一篇文章,悠扬动听,声情并茂,是嗓音把情感表达出来。那么弹琴呢?见字如人,亦同理于穿衣风格,琴声也是有个人辨识度的。我该怎么把属于我的琴声表达出来呢?
这双搬花盆、玩泥巴的手,做面包、炖鸡汤的手,刷油漆、织毛衣的手,敲键盘、扛相机的手,该如何表达音符呢?我渐渐感悟到,双手给到琴键的力量并不是百分百使出来,有收有放,有轻有重,就像说话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不都是大声的,像大部分国人在公共场合那样毫无顾忌。弹琴的双手是要有所把控的,收放自如的,有弹性的。
这次回家练习,除了新曲新乐理新哈农新音阶,还需要优美五首旧曲。音符,指法,节拍,一首曲子综合了各种要素,只有熟练了才有精力和能力去美化。一边熟悉新曲,一边进阶旧曲,这也正是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用意。
新乐理碰到一味有趣的小甜点----琶音,久闻大名却不知道究竟何种滋味。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品尝出它是遵循着和弦指法,拾阶而上或下。再看解释:是将和弦音按照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逐个弹奏,是分解和弦的一种。我把页面翻到上次令我眼花缭乱的四个小节的和弦练习,恍然大悟,形式上的千变万化其实都是环环相扣,一通百通。
新曲之三,融入了新乐理三连音的内容,重点是训练双手的节拍控制能力。左手有单音和双音变化,顾及节拍,令左手有了杂技般的动态,趣味横生。
下周就是圣诞了,做了一个迷你蛋糕送给老师。
写于2024年12月19日新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