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就这么走
(2021-01-04 16:10:23)分类: 慢读 |
年历又翻到了新的一面。
31和1,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依然只是千千万万个日子中的某一天,因为是旧年结束和新年开始,赋予了一点情感色彩。转身凝望,又回过头来朝前走去。
读着Peter Hessler的书,跨年。
《奇石》是继《江城》、《寻路中国》读到的何伟老师的第三本书。有几篇,在江、寻两本有编排,这本再度出现,多了一些之前尚无的内容。有几篇,如他说明的,内容略有删减,可能因为出版原因,但我无法打开他的个人网站。
和姚明有关的这篇《离乡回乡》居于二十六万字的本书的一半位置。高大如巨人的姚明,近距离地接近了他。
很喜欢何伟老师的文章架构和笔触,像一部影像机所拍即所见地纪录着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却又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视而不见的日常;又多半融合了适度的延展信息,令人增长认知开阔视野;行云流水无处不在的看似轻描淡写,幽默诙谐,忍俊不禁之后意味深长。
译者李雪顺,那时涪陵师专的同事,他懂Peter Hessler,就像林少华理解村上春树。缘分使然,一位对的译者,让作品尊循原味。
Peter Hessler在中国生活的这十年,1996-2007,又何尝不是我的岁月呢。三峡大坝、非典、北京奥运、经济腾飞等等,蓦然回首,我作为这个国家的普通一人,或多或少地也同步经历着。
1995年,飞机落地成都,一株莴笋竖向对半切的火锅配菜刷新了我的认知。夜班火车到达重庆,仿佛置身谷底抬头仰望四周,灯火璀璨。朝天门码头坐游轮顺三峡轻舟已过万重山,登上黄鹤楼。
2002年,非典还只是电视上的恐惧,每天在家里用煮沸的醋来熏,传说可以消灭病毒的无知和从众心理。
2008年,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老谋子的开幕式费尽心思,蔡国强的脚印焰火令人振奋,以及美仑美奂的服装,很多年之后才从H大师的文章中知道服装总设计师石冈瑛子。开幕式当晚我并没有端座电视机前,我早就安然入寝了。这一年,汶川大悲恸,浙江援建,小城也分得任务,全力以赴;A股暴跌,我几乎站在了2007年的疯狂之颠,6200点。
涪陵,昔日落后贫穷的西南小镇,有著名的标签----榨菜,不久前我还拥有它的股票。
三岔口,曾经偏僻穷困的首都北部的小村子,我这才查找起北京地图,逆时针,看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地名:通州、顺义、怀柔、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他们都是皇城外围的各个区。首都国际机场就在东北方的顺义,2007年以后的几年里公务出差多次起落之地。
如果说,那些地方似曾相识的遥远,那么,何伟老师踏足过的温州、丽水、金华,是我亲切温暖的浙江。
看他的书,一边是时代的回忆,一边也是自己的回忆;有历史的共鸣,也有历史的苦笑。和许许多多普通人那般,我没有日记的习惯,学生时代延续至工作初期的日记早已消逝。这才掠过一丝遗憾,如果已经没有如果。好在,有早期的照片,也有后期的照片,以及胡写瞎写的所谓博客随笔。
耳边一直有一段歌词在萦绕:向前走,莫回头。只记得是副歌部分,我努力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一首歌。想不起来是非常难受的。终于,我尝试着点开朴树的《平凡之路》,如释重负,正是这首歌呀,只不过我没记清楚:向前走,就这么走,,,,,,
而我也曾经,用歌名作过一篇随笔的题目,这一次,我想用这句歌词作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