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白平衡光圈景深人物摄影 |
分类: 旅行经验 |
关注我的动态请加新浪微博 weibo.com/feixg
飞熊拍景比拍人多。昨天因为与几个朋友小聚,所以在江边拍了几张。忽然意识到在弱光里拍摄人像还是有些常见的经验可以总结——都是给刚学摄影的朋友拍“到此一游”类型的照片所总结的。欢迎有经验的同道补充。
1. 制造浅景深(虚化背景)
在拍人像时,大多数人喜欢把背景虚化,让人物的形象突出。虽然这不是人像拍摄的唯一最佳表达方式,但初学者却非常喜欢尝试。有人错误地认为虚化程度与相机和镜头的档次成正比。实际上这不一定。一个6,7百元的F1.8 50mm定焦头加一个入门级的单反机身就可以实现很明显的虚化效果。那么,如何制造浅景深呢?
a. 当相机离被拍人物越近,背景的虚化越明显,所以在拍摄人物时,相机不要离被拍人物太远。
b. 当背景与人物距离越远,背景的虚化越明显。人背后紧贴着的物体有可能还在景深范围内,因此比较清楚。要制造虚化效果,就得让背景离被拍摄人物越远越好。像本文的例子是浦东江边,背景在浦西,中间隔着黄浦江,因此虚化很好。
d. 当然,使用长焦镜头也可以造成浅景深,但长焦大光圈的镜头都很贵,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2. 在使用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前,考虑利用自然光线
便携或入门单反自带的闪光灯虽然可以让近处的被拍主体明亮,但对照片的成像效果有几大杀伤作用:a. 人物在闪光的作用下曝光清楚,但背景曝光不足而显得画面暗哑 b. 闪光灯的色温与环境往往相差很大,如果不是精心的构思会破坏画面的整体色调。像本文的例照是利用的旁边边一个摆摊的200W白炽灯对脸部的自然照明,与环境的色调非常和谐。而且选择方向合适的自然光有利于对被拍人物的造型。
3. 设法解决曝光不足的问题
因为是夜晚光线不足,且避免使用闪光灯情况下拍摄,正常所需要的曝光时间往往超过我们静止手持的能力——有个经验公式,一般可以拍摄不模糊的最长手持时间是焦距的倒数。如果是50mm的镜头,那曝光时间应该控制在1/50秒以内。但就算用到2.0的光圈,在夜晚往往仍需要超过1/50秒曝光时间,那怎么办呢,飞熊认为可以依次考虑以下办法:
a. 使用三角架 -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一般普通旅游摄影的朋友不会在出门时扛着三角架;
b. 利用地形,看能不能把相机固定或半固定在平台,柱头或其他地方,部分起到三角架的作用;
c. 练习铁腕功,超越经验公式的极限。比如在无风的情况下,虽然50mm的镜头在1/50秒内才是安全的,但飞熊可以在1/25秒照出满意的照片。一些专业的大师可能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手持按快门时有两个小诀窍:一是按快门的手指在按下时要轻,按响快门后不要很快弹回,而是继续紧按直到曝光结束。二是曝光期间最好不要大动作的呼吸;
d. 提高ISO 在光线充足时我们一般使用数值最小的ISO成像,因为在这个条件下的成像画面最细致。当光线不足时可以适当提高ISO,代价是画面的杂质颗粒会增加。要知道自己的相机在质量上可以忍受的ISO最大值是多少。高档机的可容忍的ISO上限会高一些。一般来讲,入门单反在ISO800以下都是可以接受的。卡片机可能是400. 而好的全幅单反在ISO2000时也有较满意的画质;
e. 故意欠曝1-2档如果使用了上面所有招数,都还不能保证把曝光控制到你可以HOLD住且ISO在可接受的范围的话,那考虑曝光减1-2档吧,尽量用RAW格式拍摄,回去后期把欠曝的补回来。当然画质会受影响,但总比什么也拍不到,或拍模糊好。
当然,如果有光线允许的条件下,其实在摄影时就过曝1/3或1/2对于人像照来讲是更理想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肤看起来显得白晰。略过曝的照片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4. 注意白平衡
5. 当画面中有多个人物时,要尽量让所有被拍人物的面部处于一个焦平面,即离镜头的距离一样(上图)。由于大光圈景深浅,当不在一个焦平面时会出现一个人清楚而其他人物模糊的情况(下图)而且因为透视的关系有些人头大,有些人头小会让人像照看起来很不舒服——当然,如果是特写的创意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就想到这么多,还望各位有经验的朋友补充你们的观点。谢谢DD,豆豆和梅干三位即兴猫豆。
联系我 |
||||
|
|
添加方法: 用手机微信的“扫一扫”添加或直接在微博和微信客户端中搜索名字
QQ群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