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印度阿拉伯街飞熊新加坡苏丹清真寺 |
分类: 游记东南亚 |
关注我最新动态:微博 weibo.com/feixg
亚洲的四大动感之都,在飞熊心目中的答案是香港、东京、新加坡和上海。香港除了美味的粤式小吃,最吸引飞熊的当属那些又平又正的电子产品。而东京精致的小吃,新奇的电子产品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都刺激得钱包咚咚直跳。
新加坡除了汇萃了八方美食之外——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更是把亚洲文化浓缩到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岛上。
新加坡的华人占有近8成,剩下的是马来人和印度裔。由于这样的历史文化特点,在市内还保留了诸如中国城(牛车水)和小印度等保留原有文化建筑风格的街区。飞熊由于酒店订晚了,来到了小印度住下。
在新加坡住小印度,让飞熊回想起几年前独自去旧德里去小住的情形。那些拆了一半,另一半继续营业的建筑教会飞熊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
小印度也真很小,只有几个街区。但是,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小岛上为他们保留如此完整一片记忆,当算是对历史、文化和民生的尊重。
小印度的地标便是这个神庙,有个漫长的名字,叫维拉玛卡里雅曼都庙(Sri Veeramakaliamman),建于1855年。神庙似乎真拥有某种神力。当年在此避难的民众都未受到日军突袭的伤害。
神庙旁边的印度餐厅。就像飞熊以前说的一样,印度菜分两种:VEG 和 NON VEG,即素和荤两种。
一早在小印度车站等公车的人们。可以看出这里是以印度裔为主,华人为数不多。
下午去了阿拉伯街——新加坡的地铁网密布,基本上靠地铁可以去到所有想去的地方。阿拉伯街靠近EW线武吉士站(Bugis),车站编号EW12,须步行5分钟左右从Victoria Street至Arab Street。
苏丹清真寺(Sultan Mosque)是阿拉伯街的地标。那金色圆顶远远吸引了飞熊。可惜啊,飞熊着装不整齐,不能进入巨大的祈祷堂。下次来一定要补上。苏丹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于1928年落成竣工。
阿拉伯街又叫甘榜格南Kampong
Glam,相传是当年阿拉伯人最早到新加坡后聚居的地方,他们带来了穆斯林教。
在清真寺后面有一条阿拉伯特色的小街。除了品尝异域美食,你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具有浓郁穆斯林风格的商品。
像藤竹器、刺绣蜡染、朝圣用品、天然香油和香水等。听说很便宜。
想品尝不同的亚洲美食就应该在这里坐下一尝。
一边吃,一边看到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一下仿佛又横跨了几个时区。
很好地保留并包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来的稳定,是新加坡发展的基础,也才有了其繁荣的今天。
P.S. 这篇被新浪旅游采用了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1-09-08/1111161860.shtml
联系我 |
||||
|
|
添加方法: 用手机微信的“扫一扫”添加或直接在微博和微信客户端中搜索名字
QQ群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