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设计
(2016-03-10 20:52:31)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横式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究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问题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喜羊羊要盖一座房子,在房子的前面墙上开2个正方形的窗户,窗户4根木棒搭起来。(课件出示房子的图片)村长给他8根木棒,做两个窗户够吗?
生:够。因为一个窗户用4根木棒,那么2个窗户用8根木棒,所以够。8÷4=2(个)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村长慢羊羊看来设个房子的设计后说:开两个窗户不通风,应该多开几个窗户。于是给了喜羊羊10根木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窗户?
先让学生估一估,想一想,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生:我搭2个正方形,还剩2根。
师:小朋友们分得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可以搭2个正方形窗户,还剩2根小棒。
师: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会剩下2根小棒呢?这2根小棒能不能再搭一个正方形。
生:剩下2根小棒不能再搭一个正方形。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2根小棒不能搭一个正方形。
师: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可以和同桌商量下。
学生尝试列示,教师巡视指导。
讲解算式的写法:10÷4=2(个)……2(根)
师:如果给13根小棒又可以搭几个窗户呢?再次让学生估一估,动手搭一搭。
学生尝试列示,教师巡视指导
讲解算式的写法:13÷4=3(个)……1(根)
师:4根木棒搭一个窗户,10根木棒可以搭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2根,就叫做余数。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4等于2余2。
4根木棒搭一个窗户,13根木棒可以搭3个,这个3就是商,剩下的1根,就叫做余数。这个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两次的操作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师:正在这时,懒羊羊也要村长给他木棒搭建窗户。村长说:那好吧,不过要考考你,你把这张表的内容填完吧。这时懒羊羊可傻眼了,看了半天也做不出来。小朋友们,你们呢过帮帮他妈?
小棒根数 |
搭成的正方形 |
算式 |
14 |
□□□—— |
14÷4=3(个)……2(根)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
|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什么意思。
生:第一列的数字表示小棒的数量,第二列用图表示这么多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第三列用算式表示。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4÷4=3(个)……2(根)
……
20÷4=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许多分一分的问题,体会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很多从而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师:通过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学会了怎么样表示余数?
生2: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
……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现象。如果学生不能说出余数要比除数小时,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
结合实际搭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自主练习,内化知识。
1、教材练一练第一题:摆一摆,填一填。
首先观察图意,然后自己填一填,反馈交流。
2、教材练一练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