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重读钟叔河《念楼学短·上册》札记(二)
(2024-02-26 19:21:07)分类: 读书日记 |
1、《庄子齐物论》梦为蝴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蝴蝶和庄周是不同的“物”,其感受自然会不同,“物”不可能永存,会“化”,一觉也好,一生也好,总会变化、消亡。称死亡为“物化”始于庄子。庄子以寓言述人生哲理,汪洋恣肆极矣。
2、《庄子养生主》吾生有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之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千万别过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和成就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追求,人便会活的很累,明知如此,若还执迷不悟,更是枉抛心力,结果只会更糟。
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去多做好事,但不必为了得到好名声做得过了头,有时也难免做点坏事,也不要做的过了头,触犯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准则。总而言之,凡事都要遵循中道,依据常理而行,千万别过头,这样人的精神和身体便能宽泰安详,可以顺其自然的生活。
还是那句老话:宁肯不够,不要过头。
3、《庄子知北游》捶钩者,得心应手
大司马家锻造钩刀的工匠已经80岁了,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从20岁起他就打钩,眼里看的全是钩,心中想的也全是钩,对别的事物全不关心,专心致志的只有打钩一件事,久而久之就能得心应手,所有工序纯熟,器材都听他支配,自然而然便能锻造出轻重一样、不差分毫的鈎刀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定能够做到极致,比如做个医生,比如写诗。
4、《全唐文卷八 论安不忘危状》作者冯道,五代时期官员
臣在河东任职时,因公往中山,经过井陉,山路十分险峻,于是驾车特别小心,深恐马失前蹄,车轮偏滑,幸得无事。过山以后到了大路上,以为平安了,便大意起来,反而出事受了伤。由此可见,在危急的形势下,人谨慎小心便比较安全;在平顺的境域中,人疏忽懈怠,反而易出危险。
这乃是人情物理的常态,应该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那就是越是平安顺利的时候,越不能忘记危险的存在,越应该提高警惕。
深有体会的一个感悟领会,记录存念。
5、《全唐文卷8八 谏事佛书》
“昔梁武事佛,刺血写佛书,舍身为佛奴,屈膝为僧礼,散发俾僧,践及其终也,饿死于台城。今陛下事佛,未见刺血践发舍身屈膝,臣恐他日犹不得如梁武也。”
作者: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官员王焕
译文:拜佛无用,过去梁武帝虔诚地信佛拜佛,刺出血来抄佛经,舍身入寺当和尚,下跪对方丈长老磕头,解散头发铺在地上让众僧踩过,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结果却被侯景围困在台城,活活饿死了。如今陛下也信奉拜佛,虔诚的程度似乎还做不到刺血、舍身、下跪、踩发的程度,那么以后佛、菩萨给陛下的保佑,也未必会比给梁武帝的还多吧?
这是下属王焕写给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谏书,读来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