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吴思敬老师论诗
(2023-11-14 16:11:43)
标签:
吴思敬 |
分类: 读书日记 |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心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留心脚下的事情,他们是没有未来的。诗人就是一个民族中关心天空的人,对天空的关注,就是把个人的存在与宇宙融合起来的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是个过程,追求不同便有不同的人生境界。
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是著名哲学家,他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说一个人做事凭的是自然本能和社会习俗,他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得过且过;功利境界是说一个人做事是功利的,他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或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他做事的动机是低级的,但客观上却可能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就是这种人的人生观写照;道德境界是说一个人做事是行义的,义和利是相反相成的一对,所谓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求个人的利益的行为是为利的,求众人的利益的行为是行义的,一个人为众人的利益去做事,他不是以占有而是以奉献为目的。一个人,不仅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意识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人,他觉悟到自己身高不过七尺,却可以与天地参,自己上寿不过百年,却可以与日月同光与天地为寿,这样的人从行义上说,他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从精神上说,他已经超越了有限的自我,进入浑然与天地融合的境界,这就是冯友兰所说人的最高安身立命之地,天地境界,这一人生最高境界在某种程度上与审美境界是相通的,就人在审美创造的过程当中,他的巅峰体验便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一种生命经验,此时主体和审美对象结合在一起,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自我与世界融合的境界,心灵上获得一种解脱,精神上获得一种空前的自由自由感,这也就是诗人创作的最好的时机。
海德格尔说,在一个贫乏的时代,诗人如何作为?在任何一个时代,诗人都不应当把自己等同于芸芸众生,他不仅要真实的书写自己的自由世界,他不仅要真实的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要透过他所创造的立足于大地而又向天空敞开的诗的境界,展开自觉的人性探求,坚守诗歌的独立品格,呼唤自由的心灵,昭示人们返回存在。
这四大境界中的天地境界应当是也是诗人所憧憬的一个最高的境界,这一境界是你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统一的境界,是很多老诗人,终其一生才悟到的。
诗人蓝蓝曾经说过,宇宙感的获得,对于诗人来说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
诗人王小妮曾经说过,这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当中能有几个朗朗的晴天,如果一个人能造出,能在头上造出一片蓝天,一片蓝的发紫的天,那不是人生的意外的幸福吗?在头上造出一片蓝天,那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诗人李琦小时候在少年宫学习舞蹈,她的舞蹈老师对她说,把手伸出来,当伸向天空的时候,你感觉你的手臂在延长。她教导我们在舞蹈中发现远方,要往远处看,眼里有非常非常美的远方。老师的舞蹈和我们的诗歌首先是悦己的,是自我痴迷,是心旷神怡。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世界,舞蹈和我们的诗歌是另一种世界。我们是拥有两个世界的人,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最终都会在另一种境界世界里反映出来。只有在那种虚幻的精神境界当中,我们的精神才能蓬勃,才能放松手臂,向天空延长目光,朝远处眺望,这才是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这几位诗人包括杜涯也曾经说过:诗人应当以天地呼吸为自己呼吸,以自然律动为自己律动,以万物盛衰为自己盛衰,从而达于时空与天地万物相融。
像这几位诗人对诗与世界关系的感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感悟,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也正是他们能写出优秀诗歌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