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2018年8月19日A13版发表“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读孙卫卫《小时候的喜欢》”感谢
(2018-08-29 18:14:31)分类: 已发表存目 |
从2010年开始,我断断续续读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的书,迄今为止,已读了十几部,从中获益匪浅。
孙卫卫的散文很短,多数800字以内,他行文简练,言词平易恳切,蕴含着一股亲切、真挚、纯净的心灵气息。他的写作是一种平视的视角。在书里,他像一个大哥哥,一个知心好朋友,在与你促膝交谈,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怎样学习文化课,怎样为人处事,怎样交友,怎样与自己相处等人生道理。天下文章,蕴含道理多多,但有的不能读进去,孙卫卫文字的可贵,就在于他独特的文字风格和叙述方式,特别真实、质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感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濡养和润泽。
在第一辑《小时候的喜欢》里,作者以真纯的情怀,呈现出一个童真无邪、朴素自然的世界,读来,仿佛重回了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给人无比美好的享受。如《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年是给小孩过的》等篇目。在《当弟弟很小的时候》一文中,作者述说了小时候与弟弟的一段段往事,其手足情深、童心稚趣和血浓于水的情义,跃然纸上,有感人泪下的力量。
让我特别感触的是孙卫卫文章里所蕴含的真诚、善良、谦逊的人性品质和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
在第四辑《诺贝尔的话》中,孙卫卫叮嘱我们做人要谦虚、低调:“世界这么大,比我们强,比我们优秀的人如天上的星星,我们数也数不清楚,所以还是低调些好。”他还建议那些有骄傲倾向的人到新华书店或图书大厦去看书,面对古今中外的一个个大师,是否会低下高昂的头,脸红,惭愧。
在《宽容你不喜欢的人》中他告诉我们怎样面对别人,面对自己,他说,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让我们喜欢,碰到不喜欢的人,你不要勉强和他亲密;也没有必要去讨好什么人,你是自己的国王,你是独立的,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品牌,你的这一品牌,别人是无法复制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他就像一个见多识广的好朋友,殷殷告诫我们要洁身自好,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做有损自己品格和品牌的事情。
在交友方面,孙卫卫也给予我们良好的引导。他一再强调,任何时候你都别忘了交一两个好朋友,他们是你的铁哥们铁姐们,你有困难,他们会主动帮你;有人欺负你,他们会为你解围。(《友谊胜过财富》)他的朋友,虽然多年不见,见了却“亲如兄弟,亲如兄妹”。我人到中年,已经历了许多人情世故,但还是被深深触动,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长到多大,都需要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交朋友,交到“亲如兄弟,亲如兄妹”的好朋友。
孙卫卫从小就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他的字里行间,处处散发着尊敬师长,爱护家人,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的正能量,给人积极乐观的引导和励志鼓舞的力量。在《导师的重要》一文中,他说:“我从心底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成果,我听老师的话。”对一个学生来说,“听老师的话”多么重要!怎么与老师相处、交流,怎么接近老师呢?他说:“老师也是人,他也有自尊心。”从这个角度出发,孙卫卫列举具体实际的言行细节,娓娓道来,殷切之情,感人至深。在他的眼里,比我们强,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做我们的导师。想来,人生路上找到一个好导师,在关键时刻得到指点、帮助、提携,少走弯路,是不是太重要了?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假如再上初中》一文,孙卫卫用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用他特别恳挚的话语,写出了自己的反思和体悟,他谆谆叮嘱那些热爱文学的孩子,应该怎么学习功课,怎么读书,怎么练习写作,怎么与语文老师交流等等,读来令人警醒,深有教益。
在后记里,孙卫卫写道:“我的这些文字,如果能对年轻的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帮助,我会感到欣慰。”我想,这是本书的宗旨和初衷。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中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这部书,对每一位读到的青少年朋友来说,都是一种人生的幸运。
《小时候的喜欢》孙卫卫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