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性散文的阅读体会

(2016-11-20 21:46:32)
分类: 浮云在天水自流

回忆性散文的阅读体会

学生在做回忆性散文的阅读理解题时,得分较低,引起了我的重视,归纳了一下失分的原因:作者在回忆性散文中流露出的感情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答全答到位。因此有必要对回忆性散文进行梳理分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

回忆性散文的内容不外乎是对过去的人和事的回忆或者回忆过去的某一段生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是回忆性散文集,初中生学习过其中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还有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些都是写人叙事,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柳叶儿》是叙事。还有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对那一段困难生活的回忆。

细读这些回忆性散文,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都是在回忆过去,但是文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有的有变化,有的没有变化,也就是有的文中有两个“我”:一个过去的“我”,一个现在的“我”;有的文中只有一个“我”。

根据这个不同,你很容易就能将上面的文章进行分类:只有一个“我”的有《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其余的几篇文章则是有两个“我”。

《背影》中作者说“现在想想,那时简直是太聪明了!”这里就有当时的“我”埋怨父亲事事为我操心,管得多,当时的“我”对父亲的所作所为看不上眼。现在的“我”呢,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父亲就懂得父爱了,就明白这些琐碎的事情正是父亲在表达对儿子难以释怀的爱。所以回忆当初自己的表现,很是为过去的自己这样不懂事而感到自责。所以这里的“聪明”是反语。

《秋天的怀念》也是两个“我”:过去的“我”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而现在的“我”明白了母亲的遗言“要好好的活”,所以在回忆过去的自己不懂事惹母亲伤心时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自责和后悔。

《柳叶儿》一文同样有两个“我”:8岁的“我”在有柳叶儿可吃的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现在的“我”则是带着无限的心酸回忆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

有了这样的分类,就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了。如果文章中没有感情的变化,文中只有一个我,那么相对容易些。如果文章中有两个我,就要考虑当时的“我”怎么想的,现在的“我”又是怎么看待过去的事过去的人,怎样看待过去的“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