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孩子生病!

(2009-09-08 11:29:22)
标签:

健康

饮食

小儿感冒

流感

风热

杂谈

分类: 嘟嘟成长记录--健康篇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孩子生病!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父母的手掌心的一块宝,平时摔不得磕不得,如果是不小心感冒的话,那就更加心疼的不行,恨不得这些大病小灾都降临在自己身上,有时候父母的过分疼爱,反而会伤害了孩子,千万别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这样大人辛苦,小孩更受累!以下是嘟妈近来的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医学观察,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往往反复发生感冒数次之多,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容易感冒,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大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但对于小孩子不一样,很多药对于宝宝有副作用,而我们没有学过专门的医学知识,更不能随意给宝宝用药。

 

嘟嘟第一次生病是出生后八个多月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没有半点经验,为了安全起见,我跟老公决定去了第一医院,当时找了在医院工作的嘟嘟姨妈,带过去给儿科的专家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医生没有让我们拍片,验血,验大小便等,更没有建议宝宝打点滴或打针,开了些药让我们回去给宝宝服用,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就完全好了,如果没有熟人的话,宝宝难免要遭“针管之痛”了。现在的医生一看到孩子生病,大部分都会建议宝宝打点滴,这样好的快,他们的医院的收入多了,但是遭罪的往往是孩子,大人只能干着急跟心疼。

 

第二: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小儿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嘟嘟第二次生病是11个月的时候,当天发生腹泻,因为有了第一次生病的经验,我们没有直接上大医院,而是先打了电话咨询嘟嘟的舅舅(医生),建议先买了斯密达吃吃看效果,后来看到一天拉了七八趟,有点急了,抱去社区的卫生院诊断---急性胃肠炎,医生开了些药方,回来吃了两天就完全好了,有时候小孩子吃坏东西拉肚子或吹空调着凉,都很容易引起腹泻,大人一定不要心急,症状较轻就不要送大医院治疗,要不孩子又要遭罪了。

 

第三: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遇到症状较重的,一定要上医院治疗,毕竟大医院的专家比较专业,虽然开销大一点,但对孩子的病会好的快一点。很多卫生诊所的医生医术有限,虽然不会对孩子的病情造成伤害,但是开的药吃了迟迟不见效,延误了更佳的治疗方案,最后还是要上医院,受折腾的还是宝宝。

 

嘟嘟第三次生病是刚过周岁后的一个星期,开始症状较轻,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我们比较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宝宝生病了,照例没有上大医院,只是去社区卫生院开了些药,吃了两天就完全好了,有时候我们大人要特别注意宝宝的不寻常状况,一发现苗头不对就赶紧对症下药,这样避免加重病情,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第四:风寒感冒其实只要想办法出汗就行。比如大人可以喝热茶吧,别太浓。宝宝也可以喝生姜汤。饮食上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菜粥、稀面条、稀面片,鲜榨橙子汁、牛奶、藕粉……不能吃油腻、油炸、味道重而刺激的。感冒时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

 

嘟嘟最近一次生病是上个月底27号,当天精神一直很正常,直到午睡醒来额头有点发烫,由于嘟妈的粗心,当时没有马上测体温,照样让宝宝吃了晚餐出去散步,回来后发现嘟嘟的精神比较不好,一直想往嘟妈怀里转,赶紧测了一下体温,38.6度,当时家里没有退烧药或其他退烧贴(平时家里很少有人感冒,嘟嘟这还是第一次发烧),当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为了安全起见(当时家里就嘟妈跟嘟嘟两人),听嘟嘟舅舅的建议,先去打了一针退烧药,以免下半夜高烧不退。直到第二天早晨又反复发烧一次---38.8度,当时嘟爸看到孩子发烧成这样,心急着想送医院治疗,怕高烧引起其他的病状,后来经嘟妈的建议下,先吃点退烧药,然后采取温水擦拭,到了半小时候过后,体温渐渐恢复正常,而且当天也没再反复发烧了。有时候大人看到孩子生病,特别是发高烧,心里就按耐不住,只想送到医院治疗,才能放下心来,这点心情可以体会,遇到紧急状况,大人一定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事情想象的太糟糕,要做出理性的判断,这样才不会让孩子遭更多的罪。


   第五: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第六:暑湿感冒,患者发烧,轻微怕风,头昏,流浊涕,胸闷,恶心,小便少,有中暑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胶囊。此类感冒大人自己正确用药即可。

 

第七:一般我们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其特征是起病较急,局部干痒作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全身症状较轻,可有低热、乏力、食欲差、全身酸痛等症状,此类感冒发生在大人身上,除了吃点消炎的药,注意多喝水,一般两三天就可以恢复正常。嘟妈以前小感冒从来没用药,都是自己好起来的,一年就感冒两三次而已,因为如果小感冒就要依赖药物治疗,这样反而降低自身的抵抗能力。



    第八: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反复流行的基本原因是病毒易发生变异,使人群对流感病毒所产生的免疫不能持久。临床表现为起病争、病程短、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畏寒、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还有轻度的呼吸道局部症状。流感流行期间尚可见到的咳嗽、咳痰、胸痛症状为主的肺炎型流感,或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的胃肠型流感。个别病员还可并发细菌性肺炎、副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及单纯疱疹等。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无论是大人或宝宝发生感冒,都要科学正确对待,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

 

1)合理餵养,防止营养不良性疾病。婴儿时期尽量采用母乳餵养,母乳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可以加强婴儿呼吸道抵抗力。随小儿年龄增长逐步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如生命阳光牛初乳含有有5种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原结合,形成抗体,同时促进哺乳动物新生幼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保护其免受病原侵袭。还有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避免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安排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2)平时穿衣服要适宜,不能凭成人的主观愿望来处理小儿的衣著,如自己怕冷,给小儿也穿的特别多,自己怕热,就给他们穿的很少,那是非常不合适的。有的家长因为怕孩子受凉感冒,总是把衣服穿的很多,孩子活动后出汗多,不能及时换衣服更容易感冒。经常稍微少穿一点是一种锻炼,从小开始才能养成习惯。在气温突然下降时要及时加衣服。冬季白天午睡,应该脱去棉衣,如仍穿原来的衣服,起床后容易受凉。夜间及时盖被,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长期睡在湿尿布上,突然打开被子凉风吹在湿皮肤上,易受凉感冒。

(3)注意环境卫生。宝宝的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与大人的东西要分开使用,不可混淆一起。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在大都市的宝宝,由于活动空间有限,很多宝宝只能呆在家里玩,缺少了与外面多接触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是不好的,就算大人再怎么忙,一定要多安排时间陪宝宝出去公园散散步,运动一下,除了能购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体力。

(5)避免接触感冒病人,在感冒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大商场等,更不要到病人家串门。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孩子生病!  

 

秋天是个收获的好季节,祝愿所有的宝宝们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备注:由于嘟妈不是医生,以上文章部分专业医学知识是转载于网络上,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