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

(2013-01-09 11:30:09)
标签:

教育

分类: 观课议课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评课

    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先根据图中3只兔子、6个蘑菇,提出“平均每只兔子采几个蘑菇”的问题,列式解答6÷3=2;再根据3只猴子、树上1个桃也没有的信息,求出平均每只猴子采桃的个数是0,进而得到0÷3=0。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归纳与课本中的“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强调“除以不是0的数”呢?学生不能自己找到答案,教师讲解:0不可以做除数,如果7÷0或0÷0都是错的,没有意义,所以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我想学生实际上是不理解的,为什么0做除数就没有意义呢?在这里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呢?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生,考虑年龄特点,可以用两种方法引导。一是二年级学习口诀求商时,学生就知道想口诀求商,想口诀就是想的乘法,学生能根据“二三得六”的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所以可以让学生试算1÷0、2÷0、3÷0、和0÷0等,进而发现没有答案。二是可以从除法的意义入手,如1(2、3、4、5……)只桃,平均分给0个同学,或1个桃都没有,平均分给0个同学,也就是没有分,当然没有答案;1(2、3、4、5……)只桃,或1个桃都没有,每0个一份,有几份,也同样是没有分,也就没有答案。

    从两次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导课方法都一样,只是第一次教学只告诉学生0不能做除数,以后我们再来研究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让学生重复这句话时,三个学生都不能完整的叙述下来。而第二次教学师出示0÷0=?6÷0=?通过探究学生很容易发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他明白了、理解了、自然也就会说了。这个知识点学会了下面的教学顺理成章,不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