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和父母在一起多久?
(2011-01-30 22:06:22)
标签:
杂谈 |
“能和父母相处时间还剩多少”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但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忘却。当它不经意间勾起我们的计算冲动,算出的结果却是如此残酷,令人唏嘘、沮丧和心酸,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看望父母的频率上,60%的人只有节假日才回去,15%的一月一次,10%的半月一次,7%的每周一次,5%的一个月以上一次,3%的只有父母病了才会去。
最好的新年礼物就是子女回家
尽管“这辈子还能和妈妈相处多长时间”是一道心酸的算术题,但闲暇之余,还是不妨算一算。不为别的,只为找回一些不该失落但却失落了的东西。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和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父母。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成家立业后,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父母将他们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但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却发现,我们连陪在父母身边,和他们聊聊天,给他们递杯水,捶个背的时间都没有。
要说起这世上最无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了。面对我们的离开,他们不会有埋怨,总是默默支持我们,做坚守在我们身后的人。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这么短暂了,但这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你真的爱妈妈,就一定会尽量多花时间陪妈妈,让妈妈高兴。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压力,把回家当成了一种负担。而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我们还能见年迈的父母多少面”这样的问题时,才发现自己依然是年幼无知。虽然我们已然是别人的父亲或母亲。
●很多东西失去了永远没可能再回来,有空常回家看看,不是一顿饭,不是多少钱。
●曾经想着带他去看看世界,但是,他日渐衰老,我却无能为力,每次给家里打钱都像是一次赎罪。临近而立之年的80后们?你们为父母做了什么?拿他们的钱来买房?还是每年能陪着他们完成一次旅游?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记忆中,父亲是那样的健壮,一转眼,他已经步履蹒跚,真的老了。
●寄语天下的儿女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给他们温暖和问候,不要以为日子还很长久,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又说人有旦夕祸福。说句不中听的话:他们也许时无多日!
2.勤“请安”。在同一城市应每周看望一次,分隔两地则应每周打1~2个电话。
3.多和父母说些嘘寒问暖的“废话”。
4.给父母庆生。
5.过年给父母发红包。
6.让父母享受“隔代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