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
(2013-10-27 20:28: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信息技术环境研究 |
9、《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外界事物与现象具有一定的观察与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了总体的认识,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他们更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根据教师了解,发现学生对动物各种各样的防身术相当感兴趣,所以我让学生课下去搜集了动物防御敌害的方法,以便于课堂上交流讨论。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2、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3、.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2、能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
3、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和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和拟态来保护自己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直奔主题。
(二)主体探究
1.
教师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动物朋友藏在哪?
2、认识保护色、拟态概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们共找到了几种动物?容易发现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不易发现它们,顺势导出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3、区分“保护色”和“拟态”
①大量典型图片演示,感受什么是“保护色”和“拟态”。
一组图片是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一组图片是利用拟态保护自己。
②引导学生小结概念,注意区分两者的区别。
保护色:体色和周围的环境一致或相似的现象。
拟态: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
动物名称 |
保护色 |
拟态 |
青蛙 |
|
|
竹节虫 |
|
|
北极熊 |
|
|
枯叶蝶 |
|
|
蝗虫 |
|
|
(三)、人们对保护色的利用。
人类怎样利用动物的防身术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两种迷彩服的课件图片,一个是林地型,一个是雪地型,让学生说说这是人们利用了什么设计的?这就是仿生学,你能说出更多仿生学的例子吗?
(四)、动物的其它防御方式。
1、除了保护色和拟态外,动物还有一些防御的特殊方法,以适应环境,继续生存,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动物,分析它们是用什么特殊方法防身的。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
2、生汇报交流:臭鼬放臭气;海龟利用盔甲保护自己;响尾蛇用声音通知其他动物危险来临并警告敌人;变色龙通过变色保护自己。并及时板书防御的方式。
3、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请同学们利用你搜集的动物防御敌害的实例,按防御敌害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入表中。每小组发一张表格。
小组合作学习。
防御方式 |
动物名称 |
放臭气 |
|
蛰刺 |
|
变色 |
|
喷射毒液 |
|
装死 |
|
盔甲 |
|
(设计意图: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我们利用好这现成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也锻炼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汇报交流。
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本组的记录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课件出示比目鱼和雷鸟的知识,让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这里给学生拓展了变色保护自己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5、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你对这句话“世界上每六小时就有一种物种灭绝”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和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五)巩固升华
考考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信心回答对吗?
⑴、填空。
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是(
2、(
⑵、选择两种你感兴趣的动物,说说它们防御敌害的方法是什么?
(六)总结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奇妙的防身术,你能说说有哪些吗?那么,植物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吗?请同学们下去搜集植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下节课我们交流。
(
板书设计:
9、奇妙的护身术
保护色:体色
拟
放臭气、变色、盔甲、喷射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