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其貌不扬的猕猴桃

标签:
文化散文 |
感悟其貌不扬的猕猴桃
吕铭康
我直到十多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有猕猴桃这种水果。
当时是因为咳喘,有位医生让我经常吃点猕猴桃,病情会得到缓解。那时,我是好不容易才在一家水果店找到,原来这就是我早已见过的奇丑无比的椭圆形果子,从无尝试的欲望。这次一问,竟然是论个卖,每个12元,我顿时大为不解,怎么能如此昂贵?人家说是从澳洲进口的。其果形为椭圆状,外观呈黄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深感其貌不扬很不待见。但为了治病,就只好狠了狠心咬了咬牙买了几只。端详再三之后,谨小慎微地剥去薄薄的毛茸茸表皮,果肉则是绿绿的(现在也有黄黄的),口感甜甜的黏黏的……。又过了日子,旅游到湘西,一些果农背着箩筐沿街叫卖,装满一大塑料袋的猕猴桃,只要十元钱。我当即喜出望外,毫不犹豫买了两袋,看来这完全无需从境外进口,我们国内就有。说不定我上次买的就是国产货,只是在果皮上贴上一个外国商标而已。结果因天气较热,不到两天就烂了许多,以致无可奈何扔进了垃圾箱。可从此也就渐渐关注上这个其貌不扬的猕猴桃了。
其实,猕猴桃也称奇异果(奇异果是猕猴桃的一个人工选育品种)。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世界19个国家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是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了猕猴桃的记载:“隰有苌楚(猕猴桃的古名),猗傩其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描绘了猕猴桃的形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1904年被引入新西兰,经培育在该国广泛种植。据说是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
由于我与猕猴桃结缘是与治病有关,于是就格外关注其医疗功效。早在唐《本草拾遗》就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常年白发,痔病,等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便秘者、癌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包括提升免疫功能、治疗肝脏疾病、消化不良、贫血、泌尿系统问题、呼吸系统疾病、脑疾病等。这么一来,我自然对这种外丑内秀的猕猴桃刮目相看了起来。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猕猴桃的产地与产量都在与日俱增,青岛几乎所有水果店都是举目皆是,无论线下或线上的价格都很低廉。
我由此想到成语“其貌不扬”的由来,是出自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而裴度(公元765—839)乃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坚持正道,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为将相二十余年,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尽管他自嘲是“其貌不扬”。其实,我们在看待一个人时,是绝对不能以貌取人,关键是要其人品与才华。猕猴桃虽然貌美欠缺,但它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够防病治病,这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说近年来的荧屏吧:“小鲜肉”充斥,男人的血性和阳刚,已经被软萌和娇弱取代;“美少女”更成了美男不择手段追逐的目标,这完全是对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误导。毋庸置疑,大家都能够外貌美心灵美,做到内外兼修,这是再好不过的。然而社会现实是,在长相方面往往是人无完人优劣并存。假如仅看现象不看本质,就是舍本求末。《水浒》中的西门庆倒是“小鲜肉”,却是卑鄙无耻品德低劣!更有甚者,还有这些年纷纷落马的贪官们,在位时一个个都是道貌岸然气宇轩昂或是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甚至昨天还一本正经地在台上做反腐报告,次日就成了臭名昭著千夫所指的阶下囚。于是,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那其貌不扬的猕猴桃了……
20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