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二白、一块糖”

标签:
文化散文 |
“一红、二白、一块糖”
吕铭康
“一红、二白、一块糖”,是厂里老黄的绰号。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老黄每天下班下车,都在他家附近的公交车站站前小铺,喝上口酒。总是拿出两毛五分钱说道:“一红、二白、一块糖”,实际上就是一两红酒五分钱、二两白酒一毛九分钱,再买上一分钱一块糖做酒肴,正好是两毛五分钱。天长日久,他一进小铺老板就替他说:“一红、二白、一块糖。”于是乎,这就成了他的雅号,厂里的工人就都知道了。不过,也只是背着他偷偷说,因为老黄毕竟50多岁了,大家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老黄原本是钳工,50年代初娶了个在小饭店炸油条的日籍女子为妻。女子是其父在抗战时期来青岛经商时带过来的,听说其母已然早逝。解放前夕,父亲也亡故了,她就入了中国籍。可是,在“清理阶级队伍”时,老黄就被打成“汉奸”,由两个“文攻武卫”人员押着上台,做着“喷气式”批斗。其间,有个“文攻武卫”的头头,在台上不停地用手掌猛砍他的脖子,老黄的舌头都咬出了血,确实是惨不忍睹。后来,落实政策才知道,由于老婆是日本人,他耳濡目染也就会了一些日本话。平时一喝酒就开始说他精通日语,到了特殊的年代就莫名其妙成了“汉奸”。这一来,他就被安排到都是当时的“牛鬼蛇神”组成的大车队。到了70年代中期,中日已经恢复邦交,老黄也就不干大车队,厂里照顾他年纪大,专门看管直径两米多的大水井,工作倒也轻松。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中午,上了酒瘾的他与一帮小青年商定,午饭偷着聚餐喝酒。结果,大家喝得非常尽兴,但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了……老黄因酒醉而头昏眼花,一头扎进大水井里,经过大家奋力抢救,终于脱险。那几位与他聚餐的年轻人都受了处分,老黄那“一红、二白、一块糖”就更是声名远扬,但厂里再也不敢让他看大井了!
又过了几年,老黄的老婆回到了日本。不久,老黄也到日本定居。回来后,首先到他家看望的,竟是当初用手掌砍他脖子的那位……。据说,老黄还是“一红、二白、一块糖”,不过已经是很高级的了!
2022-7-13 青岛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