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浮山所“四、九”大集

标签:
散文文化历史 |
青岛浮山所“四、九”大集
吕铭康
1968年,作为业余学校教师的我,被安排到位于市南区大沽路的市南机械加工厂做翻砂工。翌年,工厂需要扩建,因浇铸极易引起火灾,区里就决定将该厂迁往当时浮山所的浮山公社浮山大队西面临近逍遥大队的一块空地,四周净是菜地,没有什么建筑。大集也因是“搞资本主义”而停办。我们就在这里几乎是自力更生建起了极其简易的翻砂和机械厂房。直到70年代末,由于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投资,易名为:密封件厂,这才逐渐建起比较像样的生产车间。现在,这里已经是闽江三路浮山所1388文化街(32路公交终点)。我在此一直工作到1984年春,至今依然是旧情难忘。因为那时的公交车至通到401医院门前,我们上班还得往西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已是闽江路)。后来,公交公司专门发班车。可我是基本上是骑自行车,一般是耗时一个小时左右。
在进入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终于恢复了“浮山所集”,还是在当年的老地界(现闽江路、徐州路口),依据老传统,依旧是逢农历四、九上午赶大集。每次逢集,这里就是熙来攘往,拥挤非凡。于是一逢集,我们可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骑车者可以早些出发逛逛大集,凑个热闹;忧的是我们的公交班车到了这里就举步维艰。有的职工就干脆放弃班车而提前自行乘26路车,逛完集再上班。
浮山所现已成为青岛最繁华的地区,一切都是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当年我这个搞过厂房基建的,为了寻觅密封件厂的旧址,也是费尽了心思……
2013-3-29青岛“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