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人性之美的《萨利机长》

标签:
电影文化文艺评论影评 |
体现人性之美的《萨利机长》
吕铭康
(刊于:青岛早报2016-12-28文艺评论版)
《萨利机长》去年开拍时,1930年出生的伊斯特伍德已经是85岁高龄,他有两部影片先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这部96分钟的电影《萨利机长》,完全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飞机起飞仅两分钟,在爬升过程中遭到飞鸟的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当值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接过驾驶杆,在极短的时间,毅然决然做出判断,确认飞机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在纽约的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终于迫降成功,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伤亡,这一空难事件是民航史上的奇迹。萨利机长的成功,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导演伊斯特伍德为了充分展示人性之美,在影片叙事结构上别出心裁。延续了这位老牌导演一以贯之简单、细致却有力的风格,用沉稳的运镜和冷静的叙述展现了舆论、制度与人性的冲突,重兄了英雄的定义。影片放弃了传统空难片将坠机作为高潮情节的套路,开端并没有去直接展现整个飞机失事的惊险场面,而是通过萨利机长接受调查的梦境中展开,既刺激又惶恐。而是将叙述重点放在了审查委员会与萨利的针锋相对上,因为调查人员坚持应该按照塔台的指挥返回拉瓜地亚机场,而萨利机长则凭着自己40年丰富的飞行经验和沉稳果断,认为在指定机场迫降,不仅会机毁人亡,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于是决定立即在哈德逊河迫降,并获得成功,整个经过只有208秒。影片着重刻画了事件发生后各方对萨利机长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困扰和压力,最后还通过闪回手法,在听证会双方交锋对垒的情节中将全片推向高潮。在听证会现场,模拟飞行的结果是不应在河上迫降,而萨利机长摆事实讲道理的回答,更是给怀疑者有力反击,最后的模拟结果证明他是个英雄。电影闪回,交叉叙事等手法的运用自如老练,使影片整体叙述显得逻辑清晰,又张弛有度。整部电影关于飞机迫降也就展现了十几分钟,可谓惜墨如金,这些描写穿插在整个调查的回忆中,如此简洁地描述整个失事过程确实是恰到好处。既可以表现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飞机迫降的事故,又能强烈地突出那时那刻机组人员与乘客的惶恐,让我们感同身受。影片故事虽然简单,结局也毫无悬念,但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叙述中,成功地为观众展现了事情发展背后的种种乱象,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应当强调,人性之美是本片的关键。众所周知,电影是写人的,写人的思想、性格、命运、感情,尤其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片中的萨利机长沉稳、勇敢和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当飞机已经成功迫降在河面上,旅客们和机组人员都陆续走出机舱,而他却沉着冷静把飞行资料和旅客名单找齐后,最后一个才走出漫进了河水的机舱,这是何等的忠于职守?这使人想到《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的船长,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游船的。飞机成功迫降,萨利认为是他作为航班机长应尽的职责,对于飞机落水后乘客救援事件的关切,是他作为一个飞行人员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但成功迫降后的萨利却被民众的过度崇拜所惊吓,以至于从迫降救援结束返回酒店后,面对酒店人员极度热情的拥抱,化妆师“替妈妈”的深情一吻,再到最后酒吧酒保和客人对他的夸张称赞,都让萨利感到受宠若惊无所适从。而在接受调查时,他的精神受尽煎熬,但始终如一坚持原则豪不妥协。由于调查组忽略人为因素,萨利机长愤然反驳:“你们都是纸上谈兵,给我往后推35秒再谈返航降落的事。”这有力的反击以致取得最后胜利。由此可见,萨利机长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样真实的刻画必然会更加打动观众。
影片之所以令人动容,还因为机组人员都非常尽职尽责,这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当机长下达紧急迫降命令时,空乘人员镇定而又整齐地向旅客呼喊:“低头弯腰,紧迫用力!”她们对机长报以完全的信任,全神贯注地引导大家进行迫降动作实施。当塔台指挥员以为飞机已经坠毁,沮丧的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时,同事带来的迫降成功消息当即令他兴奋不已。当萨利在医院听到“生还人数155人”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走到窗边郑重地重新带上了飞行员领带,那是作为一个飞行员最深沉的责任感的体现。影片最后,萨利机长语重心长说了这样一段话:“不是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人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员、轮渡船员,还有警局潜水小队。我们都尽了一份力,这才是我们能够幸存下来的原因。”萨利机长在听证会中途休息时对副机长说:“听了录音你有什么想法?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在危急时刻相互配合,我们缺一不可。谢谢你,我们恪尽职守了。”同时,我也认可调查人员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为这是人命关天以人为本的特大事件,尽管在调查开始时曾经忽略人为因素,频繁对萨利施压。但他们最后也认识到:一些专家的大数据毕竟是在纸上,而人是活的,是可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来处置一些突发事件。从而生动展现了在特殊情况下,体制的不完善对人造成的局限性。其实很多时候,只有人,才可以救人。
《萨利机长》是部优秀电影,虽然没有大量的特效镜头,却是能够采用叙事结构之美来充分体现人性之美,非常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著有《缘分》《求乐》等书)
2016-12-25 青岛“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