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赋

标签:
文化 |
灞
姚敏杰
灞桥何在?长安城东。灞桥何有?人杰地灵。
山以仙名,灞桥赖灞河而名;水以龙灵,灞河因灞桥而灵。桥水辉映,历千年而弥新;山塬交错,经万载而犹雄。远眺骊山烟云,惹骚客之诗兴;近观灞柳风雪,绘长安之胜景﹝1﹞。关隘漫漫,通东西之贸易;驼铃声声,据“丝路”之要冲﹝2﹞。尔乃时届三月,春和景明,万象更新,草木滋荣。水滨丽人,袚稧歌咏。呼朋唤友,赏梅踏青。若乃商路奔波,逆旅飘零,谪宦赴任,良人远征,必有至亲握别,挚友相送,既洒泪而难留,纷折柳以持赠。春意融暖,掩缠绵之愁绪;惠风和煦,寄缱绻之别情。于是乎,几千百年,灞桥驿站,杨柳含烟;脍炙人口,意象万千。史家有义,不乏记述之章;墨客多情,悉留称颂之篇。白云苍狗,往事如烟,聊存长安一景,娱遊人于目前也!
瞻彼自然风物,历史人文,皆宜民宜人,得天而独厚也。区域辽阔,京都帝胄以狩以猎﹝3﹞;沿革久远,半坡先民以农以耕﹝4﹞。幽王淫乐,曾建行宫;平王东迁,鹿原经行。秦穆公谋求霸业,选贤任能,易滋水为霸水,筑霸城于河东﹝5﹞。秦始皇挥师伐楚,志在一统,送王翦于霸上,出奇兵而建功﹝6﹞。高祖约法三章,灭秦立汉﹝7﹞;文帝昌明俭德,依山筑陵﹝8﹞。邵平种瓜,显雅士之高节;韩康采药,耻俗世之浮名。至如浐灞驿站,长乐离亭,折柳赋诗,聊寄深情,实累见于岑参、李白、杜甫、王昌龄、温庭筠、刘长卿、陆放翁、辛弃疾、元好问诸诗家之篇什也。后世诗家,纷至响应,各呈异才,如影随形。观乎时有穷通,代有衰盛,然则遗迹遍地,存国中之瑰宝,自古文脉绵远;才俊盈朝,成社稷之栋梁,从来大气恢弘。经属屡变,历尽岁月沧桑;古风不改,传承农耕文明。三水经流,润泽帝京﹝9﹞;二景弥新,辉映古城﹝10﹞。广运潭名满华夏﹝11﹞,灞桥柳誉驰寰瀛。洪庆山崖,嘉木葱茏﹝12﹞;白鹿原上,良田万顷﹝13﹞。民尚忠勇,步武运之伟烈;人富才智,传文化之道统。孙蔚如、孔从周、孙作宾,风流近世,马背沙场保家园;李正敏、陈忠实、王西京,独步当代,艺苑骚坛昌灵明。至若网络达人,科技精英,引领时代潮流,堪称业内枭雄者,则非搜狐张朝阳莫属也。
察夫灞桥盛衰,悉赖城中。曾为京畿,时见繁荣。盛唐以降,颓势既定。风雨飘摇,状如浮萍。偏据东隅,何以竞雄?
呜呼,昔日灞桥,闭塞维艰,与时运之衰而衰;乃今灞桥,改革开放,与时运之荣而荣!
尔乃聚后发之优势,呈跨越式发展。规划先行,新猷远瞻。项目带动,开发连片。城乡改造,两头并进;生态建设,一马当先。筑坝蓄水,涵碧澄酥;垦荒植绿,改地换天。远观林带,想枝叶之婆娑;近察水面,赏波光之潋滟。市场喧嚣,欣商贸之惠民;大道密织,羡交运之通远。城市建设,惊社区之巨变;乡曲改造,乐农家之流连。浐灞生态区,立足本市,打造宜居新城;国际港务区,放眼全球,筑就物流驿站。万亩樱桃,枝头满挂鲜美;八方葡萄,唇齿遍流甘甜。浐素灞玄,流传千年神话;果红蔬绿,续写万世鸿篇。天人合一,占风光之无限;城乡共体,祈和谐之绵绵!
歌曰:千古灞桥,增辉长安。半坡文明,丝路驿站。骊山晚照,为霞满天。灞柳风雪,诗赋联翩。得水独厚,浐素灞玄。三水滋润,肥土沃田。果红蔬绿,盆盈钵满。改革开元,再谱新篇。洪庆山区,森林公园护环境;白鹿原上,生态农业保福衍。纺织城改造,变灞桥街区旧面貌;港务区建设,迎城市功能新拐点。天蓝水绿,花好月圆。四方云动,盛况空前!
【注释】
﹝1﹞“灞柳风雪”为“长安八景”之一。每年暮春,灞桥两岸柳絮飞舞,宛如漫天雪飘,故名“灞柳风雪”。
﹝2﹞灞桥地处西安东大门,与临潼、蓝田毗邻,自古为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东线延伸的必经之地。
﹝3﹞灞桥长期为古长安帝都京畿之地,区域内的白鹿原地势开阔、平坦,是古代帝王、贵族游猎的好去处。
﹝4﹞位于灞桥浐河东岸的半坡遗址,反映了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先民的生活状态。此时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半坡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弓箭。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使用陶器,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5﹞公元前645年9月,秦、晋交战于韩原,秦穆公胜。晋割河西八城归秦,由此,秦始得滋水以东之地。为彰显其霸业,秦穆公改滋水为霸水,并在灞河东岸筑霸城。
﹝6﹞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命王翦率大军60万伐楚,并亲自于霸上送行。一年后,王翦不负众望,一举灭楚,为秦始皇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7﹞公元前206年11月,刘邦驻军霸上,向关中百姓宣布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得到百姓拥戴,为随后战败项羽,创立汉朝,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8﹞汉文帝刘恒以俭朴著名,他在世时,一改前世帝王移土起冢的惯例,选择白鹿原北麓为自己陵寝,并下诏依山筑陵,力倡薄葬。
﹝9﹞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而“八水”之中流经灞桥者,有浐、灞、渭三条河流。
﹝10﹞“长安八景”(又名“关中八景”)是古人对关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处风景的概括,有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其中区域在灞桥者有“骊山晚照”、“灞柳风雪”二处风景。
﹝11﹞广运潭位于灞河中下游,此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盛唐时期主要的港口之一。时过境迁,广运潭盛况不再。近年来,西安实施“皇城复兴”战略,恢复城市生态、重建美丽西安。广运潭生态景区建成后,区内河道纵横,水面蜿蜒曲折,形成万亩水域和万亩绿地。
﹝13﹞相传,周平王决计迁都洛邑,带着人马离开镐京,途径灞桥时,忽然看见东南方原坡上奔跑着一只白鹿。因为白鹿乃少见之物,所以,后人便把浐河与灞河之间的原坡称作白鹿原。白鹿原因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而知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