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海铁路修建过程
(2019-04-28 17:20:46)
标签:
张志良奉海铁路 |
分类: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 |
奉海铁路修建过程(本书二级标题即小标题)
1925年7月,奉海铁路开始动工建设,线路从奉天省城大北边门外毛君屯起,向东北方向,经抚顺、营盘、八家子、北三城子等地,终点吉林省海龙县。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工程刚刚开工,就遇到了奉大洋票大幅跌落,使得好不容易筹措的资金大打折扣,买材料时常感到捉襟见肘。路基包工招标时,遇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奉海铁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一切桥梁、车站用房及给水设备建成临时的,等将来全路通车盈利时,再改造成永久的;采购材料应尽量就地就近用本国材料,各工段区办公室凡是能租用民房的一律不准建新房,不能租的一律建筑普通式砖房;职工宿舍暂租民房,先建临时票房,等以后票房重建时,临时票房改做职工宿舍;电报电话线路由八根改为刚刚够用的四根,待路线延长、营业发达时再增加至八根;钢轨采用每码60磅的经济实用的轻型钢轨;工程所用枕木,原来是由华泰公司承办的,但由于运输路途远且供不应求耽误工期,后改为派专员向生产木业的兴京、永陵等地采办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榆木、柞木、水曲柳。以上种种办法都减少了成本支出,解决了筑路资金欠缺问题。
除资金问题,还有就是奉海铁路地势险峻,工程非常艰巨。筑路之初,日本人称筑路可并非儿戏,以为中国人决建不成,在旁边等着看笑话。该工程全路山岭重叠,河流萦绕,需要开山架桥,给筑路带来了许多难于想象的困难。全线除需建设300多座桥涵外,还要凿通老虎岭、西岭山两座隧道,两座隧道共长490米。据历史资料记载:“此路干线所经之地势,除草市至海龙一段地较为平坦外,余皆山岭回环,极为险峻,中经浑河萦抱。选测路线,无从绕越,工作之艰,实倍寻常。计建筑大小桥梁178座,水沟涵洞101座,混凝土拱桥、平桥共50孔。老虎岭及西岭山两隧道,共长约490公尺,尤为工程中之最称艰巨者。”面对如此艰巨任务,中国职工硬是敢啃硬骨头,战胜无数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1927年9月奉海铁路竣工,全程通车,干线全长235公里。同年12月该线由海龙延至朝阳镇(又叫海朝支线),长16公里。此外,还修建了梅(吉林梅河口)西(西安县,现吉林省辽源市)支线,长67公里。奉海铁路始发站冠名为“奉天站”,俗称“奉海站”,也就是如今的沈阳东站。
奉海铁路的成功建成是继京绥路而后,我国铁路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在奉票跌落,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筑工程不但提前完成通车(实际用了两年零三个月,比预定三年提前九个月),而且还有节余,按收入支出计算,工程竣工后余存奉大洋票332.5万元,按一六折,折合现大洋207.8万元(不过可别忘了,前文曾经说过,当年资金短缺时,为了缩小开支,有不少工程都做成简易的。)。奉海铁路建成,南接京奉铁路,北通中东铁路,西连四洮、洮昂等铁路。后来吉海铁路开通以后,奉海与之联运,可自吉林直达沈阳,不必再借道吉长路,再转用南满铁路了。与吉海铁路联运,吉海铁路直接受益,奉海铁路也间接地得到了自身发展。
奉海铁路建成,足以说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筑自己的铁路。在当时,这条铁路线的完成,曾经引起了欧美各国的重视,这让日本人很害怕,他们担心东北路权不保。于是日本便逼迫张作霖出让新五路权,即吉会、长大、吉五、延海、洮索五路。张作霖很气愤,拒绝接见日本驻京公使芳泽谦吉,痛骂日本人不够朋友,并表示不愿做卖国贼。木来日本人对张作霖惯用的对日本人“若即若离,言而无信”的做法就很挠头,这下更加恼火了。于是他们决定除掉张作霖,以清除障碍。
奉海铁路的建成,打破了外国对东北铁路的垄断,特别是奉海铁路与京奉铁路接轨以后,沿线经过奉天城、抚顺、清原、海龙、东丰、西安(辽源)六县,以及山城镇、朝阳镇两个商业中心市场。烟麻、粮产、森林、矿产等丰富资源,以前必须通过日本“南满铁路”运输,现在均可转入“奉海铁路”运输。东北的土特产、山货毛皮从沈阳装车入关,关内的钢铁、五金机械等物资也运入东北,加强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奉海铁路的通车还间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以奉海铁路为母线的铁路支线把兵工厂、大亨铁工厂、造币厂、迫击炮厂、粮秣厂等连在一起,在沈阳东部形成了新的奉海工业区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