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柴的前世今生

(2019-03-23 15:40:38)
标签:

张志良

张惠霖

张惠临

火柴

分类: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连载三十七


火柴的前世今生(本书二级标题即小标题)


 

八王寺啤酒汽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张志良并没有停下继续创办实业的脚步,他的志向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振兴民族经济做贡献。

最使张志良痛心疾首的是,我中华民族本来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然而近几十年来,却遭受列强的欺辱,在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是为外国人经商提供便利所开的商埠,在商埠里充斥着外资企业,他们攫取大量利润,使中国人贫困,近代以来新科技带来的新兴工业门类几乎全部被外国人囊括,中国人仅限于在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存在生产规模狭小,工艺落后的状况,长此以往势必被外资蚕食鲸吞,国将不国。张志良内心里给自己使劲,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和外资一决雌雄。

张志良琢磨,要找一个突破口,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决定先拿“洋”字开刀。本来很多日用生活用品,许多门类,中国人也能够生产制造,但是就因为大都是手工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不高,面对汹涌的外资,不得不败下阵来。而外资企业利用先进工艺,采用现代化机器生产的物品,自然以低成本迅速占领中国市场。那时节,到处都是洋货:洋火、洋油、洋面、洋车、洋钉、洋布……,张志良想,要抵御洋货,就从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开始,洋火是最小的物品,但是谁也离不了,因为人人都要吃饭,做饭点炉子离不开洋火。于是,生产民族品牌的火柴,抵御外资,造福中国老百姓,就成为张志良决定要办的事业。

其实,中国古代就发明了火柴的雏形,只不过那时不受重视,所以没有流行起来。

中国南北朝(420~589)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按照一名叫高承的人记述,原始的火柴是在公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推断他们发明原始火柴也比较合理。

同时,在欧洲火柴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

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

1865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

1879年,卫省轩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但是这些小火柴厂只是供应当地比较小的地域。

清光绪之前,中国的火柴大都来自欧洲。辛亥革命前,日本火柴大量涌入,行销于东北三省,华北和长江一带。1895年3月“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在中国取得了设厂的特权。从此日本人有恃无恐,在各地大肆设厂建店,垄断各行各业,东北火柴工业深受其害。当时东北火柴工业全部被日本所垄断。据《满洲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天省进口日本火柴达5万箱(每箱240包),按奉天当年人口计算,人均达1.2包,销价比国货低得多,这就使国产火柴在市场上无立锥之地。不久,日本人又在沈阳大西关办起奉天磷寸(火柴)株式会社来,产品还销往吉林、黑龙江等地,拢断了整个东北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