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

标签:
张志良民国商联会会长奉天商业银行监理奉天总商会会长奉天辘轳把胡同五号 |
分类: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 |
《奉天现代民族工业奠基人张志良》连载三十
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本书二级标题即小标题)
张志良一人身兼全国、省、市三级商会会长,不但不拿一分钱薪水,而且把自己历年担任商业银行监理所获得的数万元花红全部捐给奉天总商会,充作总商会的办公费用,从此免收商会董事费。由于张志良在奉天省银行界的地位,又由于张志良无私严谨的作风,奉天多家银行都请他兼任监理的职务,就像现在,有些人同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那样。数年间,张志良担任监理得到数万元的花红。这里要明确,花红是银行给予他担任监理工作的报酬,而不是投资所得红利。
张志良担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的两年间,在北京时,王永江往回叫,在奉天时,全国商会有些重要事情必须张志良去做主,因而也得马上进京。两年间来来往往的差旅费数万元,完全是自己掏腰包承担。有读者可能会问,张志良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张志良就是为了振兴祖国的实业发展,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自强。为了这个目标,张志良觉得担任各级商会会长的职务可以为振兴祖国民族实业起到率领众人前进的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度,如果唤起更多人,就可以集腋成裘,众志成城。所以宁可自己掏钱倒贴任职单位公务,也决不辜负全国和东北商界的拥戴和信任。
张志良的公馆在省城大南关,当时的门牌号是大南门外辘轳把胡同五号,是一个很长的两进四合院式院落,一条街的跨度,两个胡同的界面,从辘轳把胡同一直延伸到小什字街,全家老小——张志良夫妇,四个儿子全家,外加仆人、帮工、车夫等人,一共几十口人住在一起。张志良一生谨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在张公馆大堂内,高悬着一个张志良手书的匾额:“自强堂”。它告诫子弟们,必须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赢得业绩,而不能依仗权势去胡作非为,更不能花天酒地坐享其成!张志良一生身体力行,为子女和后代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根据张志良的孙女张如回忆所绘张志良公馆的平面示意图。此图来自2011年7月27日《沈阳晚报》的文章《老张家的百年自强史》。图中标字‘张儒先一家住所’有误,应是‘张汝先一家住所’。
大宅院外,大门正对着一个大影壁,它侧面有个小影壁,上面写着“集福致祥”四个字。
在外人看来,张志良在奉天有这么多工商企业,肯定生活特别奢侈。其实不然。据张志良的后人回忆,张家吃饭特别简单,厨房就一个厨师,一个二师傅,每顿做点简单的饭菜,白米饭也不是天天能吃到,大部分的主食都是高粱米。到吃饭的时候,各屋派人拎着盒子去打饭,回来各吃各的。只有生病的人才能吃到小灶。
作者之一刘廷耀小时候曾跟随母亲去过这个大宅院。院内没有楼阁式建筑,只有几十间老式平房。张志良为几位哥哥家安排了房间,亲属们可自愿来去。每逢节日,亲戚们都到这个大院聚会。由于人多,各家分头包饺子,就餐时分别去厨房领取饭菜,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与许多普通大家庭没有两样,完全没有花天酒地、耀武扬威的派头。
当年,奉天的许多军政要人,都给自己盖了一处乃至数处洋楼,还有优美的别墅,而作为奉天四大家族之一的张志良一家,却不追求荣华富贵,把许多钱捐给了公益事业,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如今在沈阳,军阀们的公馆别墅大都完好如初,政府并不时出资修缮。而以毕生心血致力于振兴祖国民族大业的张志良的公馆却在改革开放以后,当作普通民房而被拆毁,在原地盖起了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