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标题党(二)
(2018-01-11 17:38:10)分类: 杂谈 |
人需要经常思索,不然头脑就会迟钝,有人曾经做过统计,知识分子比较其他人群能够寿命长一些,尤其是那些大知识分子,比如大学教授,科学家之类人群,短命的少,虽然没有特别详实的统计数据,但是就我们普通百姓所观察掌握的情况来看,基本属实。
过去,普通工人、平民阶层,基本上不看书,各级图书馆的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用他们的话说,“看书有什么用啊?”的确,看书是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像进行其他书本之外的活动,能够来钱,或者想象能够来钱,只有读书,一分钱也读不来。
过去,大大小小的单位,都订若干份报纸,这些报纸都是给办公室坐歪了屁股的人伴着茶水读的,然而据我所知,多数这类人员,也是装模作样的随便翻阅浏览一下,并不往心里去。也难怪,都是官样文章,千篇一律。都是根据各级主管宣传的部门指派,不允许有什么独出心裁。
互联网兴起以后的许多年,很多人家还没有电脑,即使有,多数被年轻人操纵,多数四十开外的人摆弄不了鼠标,用他们的话说是,光标的那个”小手“他们的老手无法使其对准目标。虽然十多年前就有了博客,可以让百姓,除了违法违规的内容外,可以尽情挥洒,但是绝大多数,没有那个小小的码字水平,不如搓麻、斗地主来的痛快。
一直到了前几年,小马哥的团队发明了微信,有了朋友圈,这下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无论老嫩,手指头一天到晚闲不着。
前几年,捷足先登的写手们申请了微信公众号,一天到晚推送消息,于是许多人跟着转帖,乐此不疲,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观点。帖子不是不可以转,但是需要有自己的原创,这样才不愧对这个跟过去比,相当不错的时代。诚然许多人不会创作,但是可以学习,谁又是天生就会呢?有人说,学不会呀?打住,喝酒、搓麻将、斗地主,你怎么能学会呢?,无非是学习以后,取得的成绩有大小之别。假如由于各方面因素,确实在学习方面力不从心,或者压根就不想学(不稀罕学习这玩意),那就不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孔子说,”以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连起跑线都不屑于上,反倒把希望寄托在隔代人身上。
现在经济发展了,百姓的收入水涨船高,虽然还有诸多不如意,贫富悬殊也到了高阶段,甚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但是贫富悬殊只是体现在财富的所有权上面,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层面,大家都差不多。
前一篇:成都塔子山公园及园中鸟语林
后一篇:从西宁到郑州 到了郑州上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