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2012年3月25日,张氏家族刚有过一次聚餐。4月1日,家住辽宁省本溪市的堂哥张鑫和堂侄张巨全到沈阳来祭扫祖先墓,张鑫堂哥顺便召集老张家的兄弟姐妹见面,下午1时,张鑫堂哥在前几天的聚餐之地——沈阳好妈王饺子酒店宴请大家,于是,只隔了一个星期,老张家的兄弟姐妹又相会在一起。
一年多来,张氏家族有过好几次聚餐:
以上的聚餐都是两位或者三位父辈的子女在一起的聚餐。
而本文记叙的这次聚餐,共有张家四位父辈的子女参加,即三伯父张汝先的子女;我父亲(大排行第四)张其先的子女;五堂叔张思齐(集贤)的子女及孙子,十堂叔张世贤的儿子及孙女;这次聚餐,是父辈——贤字辈参加家数最多的一次。
参加聚餐者:三伯父张汝先家的有张好堂姐、张锦堂哥及堂嫂;我父亲张其先这一支——二姐、三姐、我和妻子;五堂叔张思齐的子女——二堂哥张鑫、三堂哥张戟、堂姐张静媛、还有张鑫堂哥的三子张巨全;十堂叔张世贤的次子张强堂哥及堂嫂、张强堂哥的大女儿。
其中,张鑫堂哥、张强堂嫂、还有张强堂哥的大女儿,我和这三位是第一次见面。
前排左起:张戟堂哥(79周岁)、张鑫堂哥(83周岁)、张好堂姐(71周岁)、张锦堂嫂、张静媛堂姐(71周岁);
后排左起:张巨全堂侄(49周岁)、我(58周岁)、张锦堂哥(65周岁)、张强堂哥(61周岁)、张强堂嫂(53周岁)、二姐(62周岁)、我妻子(56周岁)、张强堂哥的大女儿(28周岁)、三姐(60周岁)。
再发一张吧。这一张照片中,由于张巨全堂侄担任摄影,所以照片中没有巨全侄。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张戟堂哥在上一张照片中,没有戴眼镜,而在这张照片中,张戟堂哥又把眼镜戴上了,他平时也是戴眼镜的。
张鑫堂哥1929年生,今年83岁,离休前任本溪钢铁公司高级工程师。张鑫堂哥现在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
据张静媛堂姐讲,由于大哥张铭过继给大堂伯张敬贤,二哥张鑫就成了家里的实际长子,当年张鑫堂哥上班以后,就协助父母全力担当起养家的责任,弟弟妹妹们能够上学念书,全靠二哥的无私资助。
2005年秋,爷爷们的家乡大古城村动迁盖楼,需要迁祖坟,我爷爷的孙辈们无一人知晓此事,张鑫哥哥拿出12000元,其他堂哥堂姐协助办理,把二爷爷张惠臣、我爷爷张惠霖、五堂叔张思齐的墓迁往辉山纪念林。我们就此事对张鑫堂哥表示感谢,张鑫堂哥说,这是应该做的,别人遇到这件事,也会这样做的。
饭桌上,张鑫堂哥对我说,你爷爷和莫德惠交情最深。我查了一下资料,莫德惠是东北社会贤达,曾担任过奉天省财政厅长、奉天省代理省长、东三省铁路公司理事长兼督办等职务,1949年去了台湾,担任过台湾考试院长12年,1968年去世,享年85岁。
上一次聚餐时,张戟堂哥就对老张家的资料做了点补充,他说,他爸爸(我的五叔)张思齐以前的名字叫张集贤,后改名字为张思齐。九叔张希贤,后来改名字为张久安。张戟堂哥还说大伯名字叫张慎贤,这与张釜堂哥说的大伯名字叫张敬贤不一样,不知哪位说的对?张戟堂哥以前的名字叫张金,后来才改为张戟。
张戟堂哥说起老张家的往事,他说:那一年,四爷爷张惠霖(我的爷爷)用马车拉着大洋送给我爷爷张惠臣(我的二爷爷),我爷爷说,大洋我不要,你给我大儿子(张尊贤)找个事做吧。于是,四爷爷就给二伯(大排行)张尊贤找了一份差事,以后二伯的事业就逐渐发达起来。
见过张家祖坟的堂哥们说,曾祖父张玺山、曾祖母、我爷爷的坟墓都很大,而且都是用青砖砌的。张锦堂哥并且说,我爷爷的坟比北陵皇帝的坟还大,哈,这个肯定弄错了,再怎么大,也不可能比皇帝的坟大吧?
张强堂哥说,我爷爷坟前立的墓碑很高,文革时期,生产队部的院墙被马车剐坏了,有一处缺口,于是,有人把我爷爷的墓碑拉去挡了缺口,后来就不知弄哪里去了。那是一个践踏人权的时代啊……。
下面这张照片是上世纪40年代五堂叔张思齐的家庭合影,中间坐着的是五堂叔,右边坐者是五堂婶,左边站着的小男孩儿是张戟堂哥,五堂叔抱着的小女孩儿是张静媛堂姐。
这张照片是张鑫堂哥和堂嫂的合影,摄于去年秋天,地点是本溪大石湖。这张照片摄得非常好:火红的枫树下,两位老人身着红衣,神态怡然,寓意深远。应该得摄影奖。这一定是巨全堂侄的杰作。
从我的爷爷们那一辈算起,老张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张家后代们一如既往的不忘先祖,彼此愿意延续亲情,这是值得推崇的。愿我们祖辈的孝悌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止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