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通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大将军、淮阴侯韩信有一段“受胯下之辱”的典故,说的是韩信未发迹之前穷困潦倒,但是倒驴不倒架,老装道貌岸然的不凡形象,有一天走在大街上,有一个泼皮(注:臭无赖)拦住了他,说:“别看你长得高高大大,还配着一把剑,我就瞧不起你,你今天或者拔剑把我杀了,或者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核计核计就从泼皮胯下钻了过去,招致在场人们一片哄笑。后来韩信当了大将军、大元帅之后,不但不报此辱,反而特意把泼皮找去叙谈并赏赐财物,“我当初钻你胯下,并不是我怕你,而是大人有大量,忍得一时之辱,以求将来的发展,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也。”
本人评论如下:
韩信是个十足的贱皮子,臭无赖让你钻胯你就钻啊,你也不用拔剑杀他,他找茬,你不理他就是了,回头就走,他追你就跑,那么大个子还跑不过他?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是懵灯(注:沈阳方言,比喻紧急时刻,头脑不清晰,想不出比较正确的办法)了,而钻胯,最简单有效。然而,既然已经受辱,以后有机会伸张正义就不要装大瓣蒜(注:沈阳方言,比喻明明渺小却装崇高的人),他让你钻胯,属于侮辱人格,可以找来进行批评教育:“当年你这事儿做得可不对呀,鉴于情节轻微,不够判刑,给你个警告处分吧,以后可要注意,如若再犯,绝不轻饶,滚蛋吧”或命手下打他俩嘴巴子也无不可。却奖赏于他,这不是鼓励人们欺负弱小吗,这样一来,以后如果有人想发财,就会找一将来可能发迹的某人,打提前量,强逼某人钻自己的胯,以求将来某人发迹后以金银财宝回报自己。据历史记载,韩信还有一次被人追击,逃跑时不慎掉进一个深坑,有人好心把他搭救上来,韩信上来后,心想,一会儿追兵来后,这人暴露我的行踪,岂不糟糕,于是,他拔剑把这人杀了。综上,可知韩信是个有恩报怨,有怨报恩的傻逼。这种人最终不会有好下场,果然后来被吕后所杀。临死时还念叨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等臭氧层子,好像自己是春秋时越国的文种第二。同样是开国功臣,萧何、曹参怎么没有被杀呢,想必是事皆有缘,当初辅佐刘邦时,韩信就经常分心眼,平定齐地后就要求刘邦封其为齐王,所愿得遂后,只因未划定具体地盘,仍然按兵不动,刘邦派人送来疆域地图后才服从调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