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博友,最近为了人际关系的事儿,有点烦。问我可不可以写写现在的人际关系。哈哈,博友挺看得起我,以为我懂得很多人生大道理。承蒙厚爱,只得勉为其难。但愿此文成为引玉之砖,能够引起博友更为准确精辟的见解。
其实,在现实中,我是一个不爱交游的人,很少和人在一起聊天。但是,怎么样和人群处关系,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小孙子,牵着一头驴,驴身上驮着一个装东西的布袋,在赶路。一位过路人看见了,说,你这老人真愚,那么大一头驴,只驮个布袋,让小孩儿也骑上去呀,小小年纪,走路多辛苦呀?于是,老人让小孙子骑驴,继续前进。一会儿,又遇到一位路人,这人说,你这个老人,自己这么大岁数不骑驴,倒让孙子骑,小孩子年纪轻轻,走点路,就当锻炼身体了。于是,老人让孙子下来,自己骑驴。仍然赶路。又过一会儿,又有一位路人说,那么小的孩子让他在地上走,你自己骑驴,真忍心哪?老人听后,急忙让孙子也骑上来。结果,又有人说话了,你们两个人加一个布袋,全让驴驮着,太不怜惜牲口了!老人长叹一声,对孙子说,看来,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咱俩抬着驴走路,可是,咱俩抬不动啊?如之奈何??其实他俩即使能抬动,也会有人说,驴是供人骑的,他俩却抬着驴走路,是不是有病呀?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100个人对事物有100个看法。每个人只是选择当时对自己最有用的看法。处人际关系也是这样,你不可能和所有人保持一致,只能求得基本上一致。况且,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处人际关系的着眼点也不同,比如,当领导的,只是需要下属绝大多数领会自己的意图并执行之;其中,有两手,无非是恩威并重,所谓又打又拉是也。普通人之间,要保持一团和气是必要的,但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说,和气——有矛盾,不和气了——解决矛盾,达到新的和气——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作为个体,也就是“我”,怎么办呢?首先,弄清楚自己当下最需要什么,在日常的工作环境里,我处于怎样的状态才会感到愉快?这种愉快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你总说上句,总地来说,感觉是可以的,但是你的“上句”如果没有新意,别人即使不反驳你,也是敷衍,自己也会感到没趣。在日常同事之间,可能最难过的是各方面(智力、能力、相貌、身材、口才、“阿谀之才”、“阿Q精神”等等)都不行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如果以“仁爱”之心待人,作出许多像雷锋那样的好人好事,人们也会由衷的尊敬他(她),他(她)的人际关系不会差。但是,现实中,总是有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就是以欺侮人为乐的人,像我在上面说的各方面都不行的人,往往是这种人欺侮的对象。对待爱欺侮人的人,一般原则是,能忍就忍,要知道人际关系再和谐,舌头碰牙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就只有反抗了。反抗并不单是逞“匹夫之勇”靠拳头、器具单打独斗或打群架;而是有很多办法:找领导解决,对方触犯法律则诉诸法律,等等,要不拘一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