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霖——辽宁现代民族工业的奠基人
张惠霖是我的祖父,名志良,字惠霖,别号“惠临”,祖先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张惠霖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张惠霖17岁时,其父张玺山在满清道台衙门当传达,因此,张惠霖也到省城学习传达业务。后来到了张作霖手下做事。1911年,张作霖当满清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在通辽、洮南一带剿匪,张惠霖任张作霖的驻奉天办事处处长。1912年,张作霖任27师师长,张惠霖在师部任传达(管文秘)。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辽宁)督军兼奉天省长,张惠霖任督军府监印官,同时兼东三省官银号稽查。1917年4月,奉天储蓄总会成立,张惠霖任总会长。1921年—1924年,先后合资创办“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张惠霖均任董事长(我祖父任“肇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的事是我父亲张其先说的,其它历史文章说杜重远是董事长)。还独资创办了一些企业,如四先建筑贸易公司、宝兴估衣庄、四恒当铺、万通酱园等。鉴于张惠霖在奉天工商业界的地位和名望,1924年春被选为奉天商会会长。1924年夏被选为东三省商会联合会会长。1924年秋,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打败了直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府。张惠霖1925年被选为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张作霖在1925年后连续进行战争,先是1925年冬季的清剿叛将郭松龄。1926年联合阎锡山、张宗昌等,和冯玉祥国民军作战,进占天津、北京,称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夏,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权力,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统治者。由于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痛苦和牺牲。张惠霖关心民生疾苦,不赞成军阀之间的战争。1926年张惠霖发表《和平通电》,呼吁各系军阀停止内战,使民众休养生息,共谋国家福祉(发表《和平通电》的事,是我父亲张其先说的)。因而引起张作霖的不满,于是张惠霖辞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职务,继续留任东三省和奉天商会会长职务。1927年冬张惠霖任沈海官商合办铁路公司总经理,未三月,转任筹济局局长,又三个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筹济局撤销。张惠霖1929年又任沈海铁路公司总经理。1931年8月张惠霖任东三省盐运使。一个月后,“九一八”事变,因不愿为侵略者做事,乃辞职。隐居于大连市外黑石礁屯。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沈阳养老。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 岁。
本文根据的历史材料是沈阳市总商会网站介绍我爷爷的文章和我父亲张其先当年给我们(姐姐和我)写的爷爷的简历。
附:沈阳市总商会的文章《商会人物——民国时期——
张惠霖(1878——1947)》
全文如下:
张惠霖(1878—1947)
2009年01月13日
张惠霖,名志良,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他幼年曾入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长于书法,经常为他人写门匾和字画。初入社会时任沈阳县衙文书。民国初年曾任奉天督军署监印官,享有三等嘉禾勋位。1922年担任奉天储蓄会会长兼任东三省官银号稽查。他目睹日本侵略者蚕食鲸吞东北疆土,掠夺经济资源,吸吮民脂民膏,摧残民族工商实业,于是萌发了“振兴实业挽救中华”之志。
1922年1月,张惠霖等人集资奉钞18万元,创办了惠临火柴公司,张任总董事,厂址在皇寺后身。年产火柴2.5万箱(每箱124包,每包10盒)。产品分硫化磷火柴和安全火柴两种,一为麒麟牌,一为双鹤牌。由于人民爱用国货,销路极畅。日商奉天磷寸会社因而倒闭。1924年7月,张惠霖以日金18万元接买了磷寸会社的全部财产,工厂因之扩大,产品广销全东北,起到了抵制外货的作用。同年,又同朱晓斋、金恩祺等人租用大北关八王寺(大法寺)前香火地52亩,先后筹集资金30余万元兴建了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张任总董事。当年11月投产,年生产汽水啤酒各10万箱(每箱48瓶),酱油1000万斤。采用“金铎”为汽水和啤酒的商标,目的是唤醒民众警惕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该厂在省内外都享有盛名。
张惠霖既拥有资财,又具兴办实业的宏图大略。他不但自己创办企业,而且对热衷于祖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爱国青年,也都积极支持。杜重远创办肇新窑业公司,陈楚材创建东兴染织公司时,张都为之筹集资金,鼎力相助,是一位急公好义而又别具卓识的长者,堪称为奉天现代民族工业的奠基人。他除兴办工厂外,还独资经营了四先海外贸易公司,宝兴估衣庄和四恒当铺等。
由于张惠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威望,于1924年曾被选为奉天总商会会长,并连任两届。任职期间,他积极整顿会务,处处以身作则,剔除私弊,融洽工商,所以会中董事无不奋勉,会务因之大有进展。首先将各分会之“水队”改为消防队,划归总商会管理。又将16个街分会归为6个分会所,以便于领导。并新建了办公大楼,在会内创办月刊,还刊出《奉天省城商工名录》,对全市6600多户工商业简况均有记载,为后代留下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1924年9月设立了商工夜校,使青年工商业者学些商业知识和经营之道。1925年春又举办了贸易补习班,为研究国际贸易培养人才。并积极倡导组织东三省商会联合会,该会于1924年6月15日成立,张被选为会长。三省商会事事联合,对外一致行动。正当他终日勤于会务,欲展宏图之际,军阀混战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张在1924年年末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上说:“敝人本志在振兴实业,挽回利权,直接为商工界谋幸福,间接为国民谋便利。孰料事与志违,未及进行而军事方兴,因顾缓急,不得不先行维持现状。”直奉战争所需军粮为数甚巨,张作霖令奉天总商会负责采办。会长张惠霖遂组织军用粮秣采办委员会,以应军需之急。战争发起后,张作霖又由天津来电嘱商会联合各界劝募恤金,以资抚恤死伤者之家属。三省共劝募300万元,奉省则担任半数。兴军中,会长张惠霖在维持省城人民用粮,稳定金融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军队为运输到处抓车,因之粮车不敢进城,城市居民大有绝粮之虞。张惠霖立即出面与当局接洽,由省令外县进粮,商会发给粮车标识,有标识的车军队不许抓,城内居民吃粮问题才有了保障。同时,商会还组织成立军用车辆事务所,供应军用车辆,省城秩序始得安宁。兴军中,金票及现大洋行市暴涨,物价波动很大,人民惶恐不安,张惠霖遂邀请各金融单位组织金融维持会,将金票及现洋定价,市场始得平稳。又由于各钱庄乘机有捣把弊端,张作霖下令一律停止营业。旋由张惠霖设法疏通,各钱庄或改为银行,或改为钱铺,专营贷放款兼收汇兑,以接济市面,活动金融。1927年张惠霖出任沈海铁路公司总办,遂脱离商会。
张惠霖不仅注重创办实业,还热心兴办学校。20世纪20年代曾与韩淑秀(郭松龄夫人)等人办起奉天贫儿学校,为该校校董之一。同时,对家乡大古城子的办学也给予大力资助。1920年前后,三次为兴建大古城子小学捐款大洋5500元。据建校碑文记载“吾乡张惠霖,乐善好施,桑梓亲切,慨捐巨款,每年还津贴教员若干。校址狭窄,捐款购地,教室拥挤,捐筑校舍……”张惠霖急公好义,1926年借回乡给祖母祝寿之机,为周围村屯60岁以上老人各做棉褥一床,共200多床,分送给各位老人。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张不甘为侵略者效劳,于1931年秋抱病解职,退居大连。在大连的黑石礁建了一处“张松叟花园”,以养花卖花为名隐居山村。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惠霖返回沈阳养老,于1947年3月病故,享年69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