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有三个神奇隐秘的地方,一个在友爱街,一个在瑰宝桥,还有一个在贫民区的圣吉瑞米教堂附近。当威尼斯人厌倦了当局的统治,他们就来到这些秘密地点,敲开院子深处通往美好国度的小门,走向新生活,一去不复返……”
http://s1/middle/5eef6f4ega71c647ef470&690
五月初去看Hugo
Pratt画展,回来后读他《Corto
Maltese在西伯利亚》,开首这段话勾起了对威尼斯的思念。虽然十年前我们曾在那里度过一个光彩陆离的圣诞节,但那年零下15度吹得骨头发痛、冻结了水巷里贡多拉的寒风,至今想来仍冷飕飕一片。当下春暖花开,正是故地重游的好机会。
http://s7/bmiddle/5eef6f4ega71c57dc7f66&690
以前听一位朋友说起,他从巴黎乘夜班火车去威尼斯,第二天清早醒来,火车已行驶在连接威尼斯和大陆的长堤上,从车窗望出去,浩渺的威尼斯潟湖上白帆点点,古老的大教堂、小宫殿在金色晨曦里闪闪发光……被他的描述所感染,一直想坐火车去,这次特地订购了头等舱双人包间,准备好好享受这诗情画意的旅行。
出发那天我们兴头头早早来到Bercy火车站,发现车站和要乘的意大利火车都有点老旧。找到的车厢,大家都傻了眼,不约而同地叫起来:这么小啊!所谓头等舱双人包间,只有3平米,上下铺,一个小梳洗池,挤得一个人站立,另一个人就得爬上床去!相对坐在铺上,大眼瞪小眼,责问:坐火车,谁的馊主意?!
再想到要在这个斗室里颠簸14个小时,回程改坐飞机的要求就一再重复提出,一声比一声坚定,好像就此可以减轻车厢的动荡、车轮的噪音似的……因为是夜间慢车,火车一路咣当咣当不停地靠站,手机叮叮咚咚地发来“瑞士欢迎您!”、“意大利欢迎您!”的短信。在时缓时急的轰鸣中辗转难眠,好像又回到很久以前从北京坐16小时火车回家的年代……
早上8点30分,离到威尼斯还有1个小时,列车员送来早饭,一杯咖啡,一块面包。想问他回程车票能不能退,又有点张不开口,生怕言外之意太露骨,怪他们的火车太次,而不肯承认我们已骨头老得经不起颠簸……
窗外,景色和法国没有大的差异,葡萄园、麦田、小城镇,一一闪过;只有大阳伞似的深绿松树昂立在雄壮的大教堂傍,让人想起意大利文化的古老璀璨。不知什么时候,两边窗外田野换成了碧绿的海水:火车驶上了叶柄似的长堤。大家都站到车窗前,想一睹威尼斯的靓影。但水天朦胧,看不太见威尼斯岛上建筑,倒是许多起重机的长臂剪影比较张扬、真切。
http://s15/bmiddle/5eef6f4ega71cff38237e&690
下了火车,拖着行李,先去买地图和公共汽船票,3天33欧元一人一张通票。水城,出门就得坐船,有了这张票,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见船就上,省得一次次操心买票。和公共汽车一样,汽船上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人管开船,一个人专门负责靠岸、离岸。有年老的男工,也有年轻的女工,都戴着白手套,套缆绳,卸铁门,更像干很多体力活的水手,而不像售票员。我把船票小心放在口袋里,准备随时拿出来验票。第二天偶尔瞥见别人在检票机上捣鼓,才发现我们违章一整天,买了车票没有启动登记。幸好没有查票的,否则罚款48欧元。但实际上查票的很少,来来回回一次也没遇到,让人失望。
旅馆名叫佩萨罗,在左岸,紧挨着著名的金屋。但翻开刚买的地图,发现右岸也有一座宫殿叫佩萨罗,是当代艺术馆。保险起见,去问汽船“售票员”。他想也不想就说到右岸下。嗫嚅加一句说要去的是个旅馆,而不是博物馆,他的回答依然斩钉截铁:右岸下。初来乍到,虽然疑惑,还是听当地人的。到站下去,空荡荡,没有一丝旅馆的踪影。隔着运河,看见金屋站就在斜对面,只好等下班船来再渡过去。
http://s9/bmiddle/5eef6f4ega71cfe8108a8&690
好在旅馆就在船码头边,有个小花园,金银花香气浓郁,围墙下的红玫瑰却小得可怜,是个簇簇新的旅馆。推开房间的高窗,金屋褪了色的雕檐、大运河上穿梭的船只立刻呈现在眼前。尤为高兴的是,从房间里能瞥见那个千年老市,Rialto菜场。
迫不及待地出门再乘船渡河,要去给威尼斯“搭脉”。记不清谁说过,集市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从那里最容易了解到它的健康状况。在花花绿绿银光闪闪的蔬菜水果鲜鱼摊间穿行,辨认不知名的瓜果,比较价格的贵贱,听姑娘小伙朗朗地叫卖,看打扮整齐的贵妇挑肥拣瘦,衣冠楚楚的绅士柔声问价……这是旅行中最有意思的活动之一。鱼摊周围有很多海鸥,或停在凉棚上侦察,或在空地上打斗。一个渔妇叫我们不要在鱼摊尽头拍照,说站在那里很危险,因为不时会有红眼海鸥战斗机般呼呼冲向鱼摊,把站在它们通道上的人撞伤……
菜场不远就是著名的Rialto
桥。桥上人满为患,一个位置空出来,马上有人填进去,大家肩并肩一起看桥下往来的船只,指指点点兴高采烈,不比小孩在路旁看汽车逊色。大运河就是大马路,河里不光有异国情调的贡多拉,也有运送电视机冰箱桌子椅子水果蔬菜等日用品的船只,装货、卸货十分热闹。
http://s7/bmiddle/5eef6f4ega71c6533e746&690
http://s10/bmiddle/5eef6f4ega71c66294299&690
http://s11/bmiddle/5eef6f4ega71c6718f88a&690
http://s11/bmiddle/5eef6f4ega71c63c1491a&690
http://s15/bmiddle/5eef6f4ega71c657313ae&690
http://s11/bmiddle/5eef6f4ega71c65a719fa&690
http://s12/bmiddle/5eef6f4ega71c6769ee2b&690
到桥下咖啡馆喝卡布奇诺,贡多拉船夫来兜生意。问价钱,80欧元40分钟。有点贵。他指着船头一束塑料花下印着蚁文的一小张白纸条说,明文标价。他也不坚持,让人自己去反省。
迷宫似的小城,就是按着地图走,也常钻进死胡同。只有一个地方到处指示标明,那就是圣马可广场。它就像是块低地,散落在小巷里的游客如水般最终都缓缓流到那里。
广场上大教堂前黑压压排队的人很多,决定先去看威尼斯公爵官邸。金壁辉煌的议事堂、阴森狭窄的监牢、叹为观止的壁画、令人目瞪口呆的禁欲腰带……一圈下来,好看是好看,也很累人。尤其是一个个装饰的得万花筒似的房间,看完四壁,再仰头看天花板,把脖子拉得像鹅一样。后来在圣洛克学校发现有镜子提供,让人拿着反看,不仅可以不再做鹅,解放了头颈,光线也亮堂多了。可惜这样的体贴细节不是到处都能碰到。
http://s7/bmiddle/5eef6f4ega71c643fc956&690
http://s9/bmiddle/5eef6f4eg771c70a39768&690
http://s5/bmiddle/5eef6f4ega71c579e1804&690
http://s8/bmiddle/5eef6f4ega71cff0a6197&690
http://s8/bmiddle/5eef6f4ega71c66e1af37&690
从有用一水罐拯救了威尼斯的老太婆头像的小巷往北走,一路都是卖千面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小店。虽然偶尔也有本地老货,却没有心思细看,稍一滞步,就会有好多游客涌上来一起欣赏,还是让位逃之夭夭的好。
来之前听说旅馆附近有家海鲜店不错,在不理无理街(Calle
Priuli)3533号。把细窄伸手可触两边街墙的小巷从头走到尾,从尾走到头,就是看不到要找的门牌号。没法,就在沿街露天小饭店吃。饿了,糖醋洋葱腌沙丁鱼,清炒时素和千层饼等也都香甜。直吃到街上匆匆回家的威尼斯人渐渐稀少,明月亮晃晃爬上屋檐。
石子路上一两个黑人小摊点着灯,千奇百怪的面具在灯影里诡笑;一只小汽艇从拱形小桥下悄然滑出,以为是渔夫出海,定睛细看,却是一对年轻亚洲夫妇……街角有家店舖灯火辉煌,十来个排队人漫到街上。走近看看,橱窗里几十只长方形盒子排成一溜,红红绿绿鲜艳得像水彩调色盒,里面是各种冰激凌。要一个tiramisu,足有半尺长,颤悠悠端到街上伸长脖子狂舔。闷头吃得开心,猛然抬眼,发现路牌上霍然标明:不理无理街!走进去一看,小巷深处3533号果然是家海鲜店。“怎么会同一条街平行相隔好几十米?”“为什么不?”店老板笑着反问,“这是在威尼斯啊!”
是的,威尼斯有威尼斯的道理,像我们这样来去匆匆潮水般的游客,稀里糊涂地搁浅在死胡同里是最普通的事。威尼斯有威尼斯的秘密,不是我们这样心浮气躁的过客能体会领悟的。放弃预定计划,让威尼斯领着去游逛,也许是最好途径。犹如人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更好。
http://s9/middle/5eef6f4ega71c66a5a3c8&690
http://s11/bmiddle/5eef6f4ega71d2eac67c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