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您好,
有几个问题问你:
1、词缀能不能算语素?词缀用同形替代法可以检验,但词缀没有是在意义,而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这不是相矛盾了吗?
2、复合词的联合式中,有很多类型已是构成新的词义了比如骨肉,那它如何用同形替代法来检验是否为两个语素?
3、书上写红旗是合成词,但词的内部结构紧密,不可分割,词也不具有扩展性,但红旗可以扩展为红色的旗,它究竟是短语还是词,还有,书上说铁门是短语,我们认为它与红旗在构词上是一致的。
4、多义词与同音词如何区分?如何区分这个词是偶然承担还是必然联系,如大米和厘米,还有打酱油和打毛衣?
谢谢
My
Answers:
H,您好!
1、语素有不同的分类角度,如,从意义上看,有实义与虚义语素;从位置上看,有定位与不定位语素;从成词能力看,有成词与不成词语素;从成句能力看,有自由与粘着语素。而词根与词缀语素是综合了多项指标后得出的一对非常重要的语素分类。简言之,词根有三个特征:a有实在的意义;b位置自由;c词语的主干、核心。相对地,词缀是:a意义虚化;b位置固定;c词语的点缀、附加。
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这里的意义不但指很实的词汇意义,也可以指较虚的词汇意义,甚至还可以指语法意义。如,英语“teachers”一词有三个语素组成,“teach”是词根,有实在的意义“教授”;“-er”是词缀,指“一类人”,这一意义相较于词根已比较虚;“-s”是词尾,指“复数”,英语所有正常的名词都可以加“-s”表示复数。当然,这三者都可以用同形替代法,都是语素。
2、“同形替代法”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一种替换操作,只关注构成词的语素之间的意义,不考虑整个词义的引申隐喻等问题。比如“黑板”我们说它是偏正式复合词,是分别替换后证明“黑”“板”都有意义,故为两个语素,此为一;然后通过添加“的”的标记,发现两个语素间有前修饰后的定中关系。至于“黑板”不一定是黑的,可能是白的,甚至贫困地区有泥巴做的,这些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简言之,一个词有语素义(字面义)也有词义,只有前者在判定语素时有用。
3、词和短语的区分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像你说的双音节是词还是短语,就是难点之一。除了你讲的扩展这一形式特征,还有意义的凝固程度,使用的频率,母语者的社会心理认同,都可以考虑,至于这些标准之间如何协调,哪些更重要,目前没有好办法。“红旗”与“铁门”相比,前者意义上可能更稳固、使用频率更高、人们更容易想起来也更容易认可。“铁门”可以就更临时、用的机率少,以至影响了人们的熟悉程度。由于词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在汉字那一章里讲过,汉字不是分词连写,汉语词的识别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不同的词典,还是电脑输入法里,配的词库都是参差的。
我的导师张斌先生曾对比过汉语与英语,说:汉语的语素好识别(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词难识别(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英语词好识别(词与词之间有空格),语素就难识别(你能说出impossibility是几个语素吗?)这也是不同语言的特点吧,hehe。
4、多义词是一个词,意义之间有引申关系;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仅仅语音相同(有时字形也相同,那就叫同音同形词),意义之间没有引申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判断意义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即如何判断是不是“同一个词”?目前现代汉语教材的办法是比较简单甚至有时说比较粗暴,就是只看共时的现代汉语层面,不太考虑历时的引申关系。比如“老”有“年纪大”、“历史悠久”的意思,在编词典时,就列到一个词头下面,即“头:(1)……(2)……”。一般人能感觉到这两个意义经历了从指人的岁数到指时间的长短的变化,所以就是一词多义。而“新生”指“新的学生”“新的生命”这两个意义看不出明显联系,就算同音同形词。其实,有些词从语言演变的历史看,是有联系的,比如“刻”指“时刻”“雕刻”这两个意义历史上有关系,古人用雕刻有标记的日晷来记录时间,但今人完全不知道这种用法,所以简单地说,“刻”就仅是两个同音又同形的词了,在词典中分别列为“刻1”“刻2”。
具体到“大米”和“厘米”,前者汉语本来就有的词,后者是英语音译词“meter”,刚开始翻译成“米特”,后来简称为“米”,两者来源不同,意义上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翻译外来计量单位时,碰巧拿了汉语已有的表示粮食的词来记录,所以是同音。
“打酱油”与“打毛衣”是一词多义,“打”是汉语义项最多的词,有24个义项。一种语言中最难的是这些基本词,就像我们学英语,最难的不是那些有n个音节长度的单词,而是像do、make这些有n个用法的基本词。
不管是“购买”还是“编织”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是动词,这从“打”的字形也能看出来。记得以前读博时,听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搞计算语言学的老师的课,他非常兴奋地宣布,他从“打”的24个义项中提取出了它们共同的义素[+反复],也就是说不管你打什么,甚至“打车”,你都要反复招手吧,所以用“反复”一言以蔽之,OK,有点意思吧,言犹在耳,十年光阴已逝,唉……。
这20几个表示动作的“打”与“打我小的时候起”(介词“自从、从”)是同音同形关系。
与“一打鸡蛋”仅是同形词,连同音都算不上了。“打”是英语dozen的音译(阳平)。
PS:
1、在语言学习中有任何问题,例如判断什么是词,多义与同音,词性如何,最好去勤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权威工具书。这方面我们都要向央视的罗京同志学习,他的这本词典放在播音室的椅子下,都翻烂了
。
2、我最近在博客上贴了其他同学问的关于词汇、语法方面的文章,可参看。计有《有问有答》《准备考试》《一封jia书》,跟你的问题都有些关系,你上面问的多义与同音的问题,就是我偷懒直接粘过来的,嘿嘿。
“教学相长”类博文一览:
准备考试(2009-06-10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