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散文化示例

(2019-09-15 00:03:45)
分类: 诗歌专题

【诗歌散文化示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 学法指导

 

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

例如:秋夜;巴山旅居之所;诗人李商隐;夜雨、秋池、西窗烛。  

 

诗歌语言简约跳跃,意象和诗句呈现明显的跳跃,诗中留下读者需要思索、补充的“空白”。

例如:《夜雨寄北》中,“寄”是寄什么?寄到哪里?寄给谁呢?都是我们需要补充的“空白”。

地点---家;人物---亲友;景物---家信。  

 

发挥想象、渲染氛围、突出情感、刻画人物

人物刻画要从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角度进行正面和侧面描写, 要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还可考虑描写的角度和常见的描写方法(动静、衬托等)。

例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而我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诗词形散神聚,根据“找”和“补”的时空转换顺序,理出行文脉络,连缀成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