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中考诗歌鉴赏(五)

(2018-08-20 16:23:47)
分类: 诗歌专题

2018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4.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1)  ”字看出。颔联中的“  (2)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

15.《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分)

答:        

.(2分)(1)泛  (2)野花落

15.2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一)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    西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分)

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

答:          

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7.(2分)边塞诗   高适(岑参)

8.(3分)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玉堂:指翰林院。

12.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3分)

【答案】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

13.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释】占断:独占。破:超出、胜过。

4.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答:                                                                                          

【答案】牡丹盛开之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牡丹盛开之时的娇媚姿态胜过灿烂的朝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在阅读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诗中“占断城中好物华”“千娇万态破朝霞”,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性回答。

5.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

答:                                                                                            

【答案】将牡丹与传说中的洛川神女类比,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胜过灿烂的朝霞。诗人以洛神喻牡丹,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诗人写牡丹,却联系洛川女神,以洛神喻牡丹,描绘了牡丹千娇百媚的姿态,抒发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1分)

答:                  

9.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答:                  

8.最爱(1分)

9.略(2分)(评分标准:完整描写出诗中的画面1分;添加了合适的修饰语,

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优美。1分)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 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4分)

答: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0.(6分)(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 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4分,划线处各1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2分)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答:           

 3.(2分)描写(叙事、记叙、叙述)          抒情(抒怀)

14.(2分)作者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引用典故,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1分)

15.(2分)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 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018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2018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  5.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5.B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5.D

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    ,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

答: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答:                       

 10.少年狂气(狂气)

11.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0.(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答:                                    

  4.(3分)C

  5.(2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