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诗歌鉴赏(五)
(2018-08-20 16:23:47)分类: 诗歌专题 |
2018年浙江省金华、丽水市中考语文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4.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15.《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分)
答:
.(2分)(1)泛
15.(2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一)(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
答:
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7.(2分)边塞诗
8.(3分)借代
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入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玉堂:指翰林院。
12.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答案】坐赐茶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
13.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牡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4.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答:
【答案】牡丹盛开之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牡丹盛开之时的娇媚姿态胜过灿烂的朝霞。
5.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
答:
【答案】将牡丹与传说中的洛川神女类比,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胜过灿烂的朝霞。诗人以洛神喻牡丹,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1分)
答:
9.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答:
8.最爱(1分)
9.略(2分)(评分标准:完整描写出诗中的画面1分;添加了合适的修饰语,
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优美。1分)
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 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4分)
答: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0.(6分)(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 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4分,划线处各1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答:
14.(2分)作者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引用典故,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1分)
15.(2分)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 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2018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5.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5.D
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
答: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答:
11.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潭上作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0.(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答: